東北網2月21日訊 伊春市桃山局在第三次創業中,為了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近30萬畝土地資源,他們把促進職工增收,全力抓好農業多種經營產業昇級作為經濟轉型的重點工作,從大農業、大產業、大流通、大市場觀念出發,大力推行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促進職工群眾持續增收。
成立農機合作社,積極推行農業集約化經營。為提高土地利用率,這個局積極申請國家大型農機合作社補貼,組建1個以春光林場為中心的1000萬元農機專業合作社,在上呼蘭林場、春光林場、柳河林場、白河林場、聖浪林場建立5個作業區,負責各作業區內的深松整地、播種、收獲等機械作業工作,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全局300畝以上集中連片適合大中型農機具耕種的土地,破除地隔界限,實行機械化作業,提高大中型農業機械的使用率和耕地的產出率。通過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收割、統一耕翻、統一培肥地力的經營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職工收入。
為搞好土地流轉,該局成立土地合作社,對部分土地實行規模經營,集中連片種植同一品種,推行『五統一』的經營模式,即統一管理,統一耕翻、統一培肥地力,統一收割,統一銷售。2011年該局共規劃建立土地合作社3處,總面積12885畝,涉及農戶459人。經實踐,以合作社的形式經營土地,即節省種植成本,規避零星種植的風險,同時增加土地收益。今年,這個局將繼續擴大成立合作社的面積和社員參與數,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使土地合作社盡快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加快使農業發展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模式上靠攏和推進。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