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訊 兩支品牌自動鉛筆35元、一個卡通形狀的自動削筆器60元、一個新款米奇書包188元、一部內裝三大詞典資料的電子詞典1400元……近日,記者走訪我市一些商場、書店、文具店時發現,學習用品銷售火爆,其中,部分高檔學習用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雖然有家長表示,對孩子的投入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是動輒上千元的花銷還是讓不少家長為之心疼。
文具銷量翻倍
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新學期的到來讓經營學習用品的商家忙活起來。在百花園市場,書包、文具盒、筆記本等學習用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一位領著孩子前來選購書包、文具的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讀小學四年級,正是長身體的階段,纔背了一年的書包就已經不合適了。
記者跟隨這位家長在各個文具櫃臺前轉了一圈,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這位家長僅給孩子買學習用品就花去了300元錢。“孩子天天說,別的同學都背新書包、用新文具,當家長的不給買也說不過去啊!”
一攤主告訴記者,從2月中旬開始,前來購買文具的學生明顯增多,銷量比平時上漲了至少兩倍。“現在的孩子攀比心重,有的孩子一學期換一套新文具。”攤主吳老板稱,一般開學前後的一周是學習用品銷售旺季,在這段時間裡,商場的學習用品銷售量是平時的3-4倍。
教輔書籍走俏
“多數學生都會在開學前後買一些教輔用書。”2月22日,記者走訪了新華書店、綠島書城、龍沙書城等多家書店後發現,擺在書店最顯眼處的一定是教輔書。一導購員告訴記者,由於學校、老師、學生以及家長各方面的需求,每學期開學前後都會迎來購書熱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教輔類圖書的銷量在開學前夕都呈上昇態勢,許多孩子和家長會按照老師們開出的輔導書目錄來買書。初二學生李捷告訴記者,每逢開學,幾乎所有學科的老師都會指定一些教學輔導書,用來布置課後作業,對此同學們很積極,有些書買得遲些就被“搶”光了。她告訴記者,學校發的、老師定的,再加上同學們自己購買的,基本上每門學科能達到兩到三本輔導書。“開學不到一周,我花在教輔書上的錢已經超過200元了。”李捷說。
一家書店的業務經理向記者表示,每個學期開學後的第一個周末,書店賣出的書都比平時多一倍,主要歸功於中小學教輔書的熱賣,部分品牌教輔書甚至出現脫銷的情況。在購買教輔書方面,小學生已超過初中生。
電子產品熱銷
與低年級的學生相比,高年級的學生除了購買普通文具外,電子詞典、MP4、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也成了開學的添置對象。在百腦匯商城的數碼櫃臺前,孟先生帶著兒子選購電子詞典,“兒子上初中了,英語課程越來越深,准備給孩子買電子詞典。”孟先生說,他原以為也就花個幾百元錢,但來了之後纔發現,稍微好一點的電子詞典都在千元以上,貴的則達二三千元。孟先生最後選擇了一款內裝三大詞典資料的電子詞典,打了八折還要1400元。
此外,在數碼市場,各類新潮的電子產品,比如最近銷售較為火爆的平板電腦成為不少學生想要的“裝備”。“最近來買平板電腦的顧客一下子多了起來,多數都是准備開學的大學生,也有高中生和家長一起來的。”一位電子產品經銷商告訴記者,近年來,高中生、大學生群體的裝備也開始“數字化”,像筆記本電腦、電子詞典、學習機等高端學習用品,每逢開學都會熱賣,而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市民對電子數碼產品的消費也日漸高端化。3G手機、電子書、“筆觸式”多功能辭典、以及IPAD平板電腦諸如之類的新興電子產品,都因功能更加齊全,受到不少學生的追捧。
家長合理引導
“開學經濟”昇溫,樂的是商家,苦的是家長,誤導的是學生。鐵鋒區東方紅小學教師劉洋認為,家長在給孩子消費時,一定要理性,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和物質觀。“其實每一個新學期開始之後,有一些必要的學習用品是應該買的,一般學習上用不到的那些高檔電子產品就不需要購買了,否則,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互相攀比的消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