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4日訊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新的一年,泰來縣農民爭相傳閱『一號文件』,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精神讓農民心裡落了穩,心裡有了學科技、用科技,走科技致富的新打算。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大興鎮創業村村民張春山去年采用大棚缽體擺栽等先進技術,種植120畝水稻實現總產26萬斤,總收入達到30多萬元,見到記者他高興地說:『種田必須得依靠科技,去年我按照農業技術人員的要求種植水稻畝產650公斤,比往年增產60公斤,畝增收達160多元。』
在泰來縣克利鎮水上村農家書屋記者看到,農業、畜牧、林業等十幾類科技圖書5000多冊,成為村民的『搶手貨』,科技圖書成為致富的好幫手。村黨支部書記郭林成正領著村民們學習水稻科技種植技術,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的正起勁。2011年,郭連成種植的稻花香畝產量達到550公斤,由於科技含量高,種出的水稻品質好,出售時每公斤比市場價高0.8元,畝增收達440元。老郭告訴記者:『過去真不愛看書,現在不一樣了,科技讓我增產又增收,一有時間我就領著村民到農家書屋學習,大家學科技的勁頭可高了。』靠發展奶牛養殖走上富裕路的寧姜鄉黃花村村民陳忠,通過幾年的發展,熟練地掌握了養殖技術,養殖規模也由原來的3頭擴大到了10頭,年純收入5萬多元。他說:『「一號文件」使日子越來越有了奔頭。今年我要擴大養殖規模,多學習,當一個有文化的新型農民。』
在采訪中得知,泰來縣農技推廣中心科技人員深入克利鎮保安村,為農民講解水稻種植科技知識,讓農民一開春就品嘗到『科技餐』。『老莊稼把式』劉文義說:『以前種水稻都是憑經驗,通過專家講解,在稻瘟病防治上跟專家講的一對比還真缺少科技含量,今年咱一定按專家講的進行科學種植、加強田間管理,讓有限的土地多產糧。』
在克利鎮保安村彬華農機合作社,理事長胡國成正組織社員學習『一號文件』。胡國成說:按『一號文件』嚴格規章制度管理,不僅讓社員們的收入更上一層樓,還能拿到國家給予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