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萬餘名求職者湧進用工大集 一成企業亮出『分紅』
2012-02-27 08:44:03 來源:大慶日報  作者: 隋琳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7日訊 2月25日8時30分,“2012年大慶市新春用工大集”大型招聘會,在市人纔開發流動服務中心龍南中心舉辦。當天共有205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各種崗位近7000個。

  據了解,此次招聘會是龍年首場大型招聘會,堪稱大慶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招聘會。招聘會除在市區舉辦外,還在肇源、肇州、林甸、杜爾伯特等縣設立分會場。並且,除有特殊要求的用人單位外,所有報名參加其中任意一場招聘會的用人單位的用工信息,都能在其他4場招聘會上出現。這樣不但實現全市共享信息資源,還能讓四縣的求職者在家門口就找工作。

  招聘會於當日16時結束,吸引了萬餘名求職者前去應聘。

   工資普漲10% 求職者還不感冒

  

  2月25日,龍年首場大型招聘會“2012年大慶市新春用工大集”,在市人纔開發流動服務中心龍南中心舉辦。當天共有205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各種崗位近7000個,平均工資2500元,吸引了萬餘名求職者前去應聘。

  A崗位工資平均2500元,仍應者寥寥“和我的理想工資還差500元”

  市人纔開發流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工資普遍上漲,已從去年最低800至1000的水平,達到最低1200,平均2500。

  盡管如此,在招聘會上,記者看到,一些求職者仍然慎之又慎。

  某私營醫院招聘工作人員謝女士表示,為了招到技術熟練的醫師,她們煞費苦心,目前已將月工資提到5000元。可就是這樣加薪,一些求職者還是不滿意。

  李女士表示,來應聘的人倒也有一些,可多數是大學畢業生,只有理論知識,缺乏操作經驗,偶爾有從事過本職業的人來問津,又因一些原因達不成協議。

  今年大部分崗位的工資普漲10%左右,但是供求雙方的對接率依然不夠理想。

  據了解,工資在1200元至2000元的崗位比較多,很多人表示這和理想工資相差500元左右。另外,也有一些人不看好一些企業的發展空間。

  B待遇豐厚到吃飯出行“年底分紅相當於5個月工資”

  為了招到人,招聘會上的所有企業都竭盡全力地展現自己待遇的“豐厚”。

  記者看到,很多企業用大字將“月薪”、“五險”等標在了宣傳板最醒目的位置,很多用人單位還表示提供食宿、餐補、話補……有的還搬出了“分紅”。

  “幼師也有分紅!”招聘會現場,很多應聘者既新奇又激動。

  記者發現,整個會場,“分紅”頻被一些用人單位“重磅推出”。粗略一查,打出“分紅”或“年底分紅”字樣的企業不下20家。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家聲稱“年底分紅豐厚”企業招聘人員,對方表示,他們年底的分紅相當於平時5個月的工資,確實誘人。

  不少用人單位招聘人員表示,如今高薪對求職者的吸引力越來越低,很多人更看重待遇,為了招到人,他們想盡量用“豐厚”的待遇留住員工。


  C招聘者越來越上趕著“能留下您的電話號碼嗎”

  “女士,您想應聘什麼崗位?我們公司現招聘市場部公關、營銷精英,還有內勤。”一名身穿西裝的女子攔住記者,並介紹起自家醫藥企業的狀況。記者詢問了工資及待遇後,准備離開,卻被該女子攔下。

  “能過來填一下資料,並留下您的聯系方式嗎?”記者表示如有意向一定聯系,方纔得以離開。

  半小時後,記者正在瀏覽一家用人單位的宣傳板,這名女子又出現了。“我們真是有緣份,您回去好好考慮一下,好嗎?”她說。

  記者發現,為了招到人,大多數企業改變了以往的招聘策略,選擇主動出擊的方式來吸引求職者。有的企業,甚至所有管理人員齊上陣,主動向求職者推銷自己的企業。

  市人纔開發流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今年工資普漲,但在招聘會上真正找到工作的求職者也就是10%左右,目前,專業技能崗位人纔奇缺、“泛泛”求職者增多。

  “一些人擇業觀還不太明確,這次不選擇,沒准下次就明確了。”他們表示,今年將加大招聘會的密度,盡最大努力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架好橋梁。

  專業人纔成了香餑餑

  招聘會一開場,56歲的胡先生就來了,他是一名退休會計,准備重謀一份差事賺點錢。

  胡先生在招聘會上轉了一圈,收獲不少。“有的給3000,有的給到5000,我得掂量掂量。”9時30分,胡先生選擇了一家有飯補和車補的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樂顛顛地回家了。

  眼看要到中午了,一家私營醫院的謝女士愁壞了。“我們急缺醫師,一上午沒戲。”謝女士表示,這段日子登報、貼廣告,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了,就是招不到人。“應聘的倒是也有一些,可不合適。”

  記者發現,會計、醫生、建築技術員、軟件工程師、程序員等專業性較強的崗位,工資和待遇都較高,有經驗的人纔很搶手。

  技術工也挺受歡迎

  在一家環保工程公司的招聘展位前,“月薪4000以上”的宣傳板吸引了很多應聘者圍觀。記者看到,後面寫著小字:電氣焊,有資格證、有經驗者優先。

  “我1990年學的電氣焊,乾過不少家。”李先生一開口,招聘方的工作人員眼睛馬上亮了,“只要能勝任,除了月薪,我們五險啥的全都有。”李先生和招聘方談了一會兒,招聘方對他很滿意,雙方留下了聯系方式,李先生說他准備去應聘試試。

  還有鉗工、焊工、電工等技能工種,學歷上普遍沒有要求,工資和待遇都很可觀,應聘者選中崗位後,很快就帶著意向滿意離開。

  畢業生無經驗要的少

  “不是正規學校,工資也纔1200,算了。”招聘會現場,3個牽著手邊走邊說的女孩,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她們是師范學院大四的3名室友。叫張慧欣的女孩告訴記者,她們暫時還沒什麼收獲。“本專業太難找,我性格比較開朗,打算找個公司營銷什麼的,可很多都要有工作經驗的。”

  “除了教師,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乾啥。”文靜的女孩閆紅艷說,這次招聘會上,招聘教師的多是補課學校,工資多是1200元加提成,與她的理想相差很多。

   “泛泛”求職者不受待見

  不深入、平平常常的求職者,被相關人士稱作“泛泛的求職者”。這類求職者多沒有學歷、又不懂技術,還不想從事體力勞動。

  陳君是來自安達的22歲小伙子,初中畢業後來大慶打工,轉戰多家,依舊沒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挺想去公司工作,就是找不到。”陳君告訴記者,他從事過保安、服務員等工作,現在想去企業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可看了很多招聘單位,不是要求有專業技能,就是要求學歷。

  “‘泛泛’求職者也包括一部分畢業生,”相關人員表示,這部分人群求職時意向模糊,常常因為高不成低不就,遲遲找不到工作。


 

  漲:工資普漲10%求職者仍然不心動

  記者看到,與去年相比,絕大多數崗位的薪酬都有所上漲。但即使這樣,仍未打動一些求職者的心。

  這不,天瑞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女士就表示,為了招到人,往年加薪幅度在200元到300元之間,可今年所有崗位的工資幾乎都漲了1000元,是歷年來漲幅最大的一次,可求職者還是不滿意。

  李女士表示,她們現在招電焊工、車工,月薪三四千元。可有的求職者覺得,這樣的工種在工地上一天少說也能掙200元,一個月就有6000元收入。他們寧願到工地打零工,也不願到企業謀取一份穩定的工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大部分崗位的工資都普漲10%,但是供求雙方的對接率依然不理想。除了企業的發展空間不能令求職者滿意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企業給出的薪水沒達到求職者的要求。

  大部分求職者的理想薪水與企業給出的數額差在500元-1000元。

  新:有分紅了企業招人出奇招

  “快看!幼師也有分紅!”在招聘會現場,當蘇柳看到一家私立幼兒園在待遇一欄明確標有年底分紅時,她按捺不住興奮地喊了出來。

  為了招人,企業在待遇上頻出“殺手?”。

  像去年一年,幾乎家家用人單位都給求職者繳納社會保險,提供食宿、餐補、話補、提成也都不稀奇了,而“分紅”這個字眼卻很少“露臉”。

  不過,在此次招聘會上,“分紅”的出鏡率較高。

  記者看到,打出“分紅”或“年底分紅”字樣的企業不下20家。

  記者隨機采訪了一家“年底分紅豐厚”企業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他們年底的分紅相當於5個月工資。

  一家建築企業的人事主管表示,高薪對求職者的吸引力遠不如從前,他們企業也增加了給員工分紅這一待遇。讓員工的利益與企業發展掛勾,也能更好地留住員工。

  變:管理層變主動了總經理都出來“搶人”了

  在招聘會現場,記者發現,為了招到人,部分企業改變以往的招聘策略,主動出擊吸引求職者。

  “想做銷售嗎?”只見一位身著西服的男士,在招聘會現場的過道,熱情地向求職者主動打招呼。

  原來,這是他們企業招人的方式:主動出擊。

  作為該藥業公司的招聘經理,他表示,現在的求職者普遍對銷售崗不看好,認為每天都要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得低三下四地推銷東西,而薪水並不是特別高。不過,做銷售是最鍛煉人的,做好了一個月賺五六千不成問題。他想通過這種主動出擊的方式,讓求職者轉變對銷售崗位的認識。

  同樣,為了招到人,東方銘悅的陣勢更是驚人。據其辦公室文員祝震表示,因為服務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她們想提前儲備人纔。為了招到人,他們企業的所有管理層幾乎都上陣了,總經理、客服經理、餐飲經理及人事部門的全體人員都拿著宣傳單,主動向求職者介紹自己的企業。

  缺:中層管理崗難招人不是年齡太大就是太小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說此場招聘會的崗位很多,求職者也不少,可部分企業的招聘效果卻不盡人意。

  大慶市醒龍企劃顧問有限責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記者看到,該公司主要招客戶經理、市場部經理和經理助理,多數屬於中層管理崗。其中,市場部經理更是打出了年薪十萬的招牌來吸引求職者。

  不過,該公司的李經理表示,一上午下來,招聘效果並不理想,求職者不是歲數太大,就是歲數太小。

  的確,當天現場的求職者,以成熟的面孔居多,要不就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她說,目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較年輕,中層管理崗應聘者如果歲數太大,不便於管理,可是如果歲數太小,經驗不豐富,又擔心勝任不了,所以還得再看看。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