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2月27日訊(記者 張強)松花江同江斷面達一類水體標准,珍稀魚類重現江中。全省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340天,處於全國中上水平。2011年黑龍江省環境民生明顯改善,環境質量穩中趨好,環保工作實現“十二五”開門紅。這是記者從27日召開的第九次全省環境保護大會上了解到的。
2011年初以來,全省環保系統編制了《黑龍江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確定了飲用水源地保護、流域水污染防治及減排、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十個方面1292個項目。松花江規劃增補項目全面開工,整體水質持續改善。出境同江斷面周達標率92.3%,達一類水體標准,鱘魚、烏蘇裡白鮭、狗魚、鰲花等稀有魚類重現松花江,大馬哈魚類大量回歸。
環境民生得到切實維護,環境監管能力明顯提高。2011年,全省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3.2%,為340天,與2010年持平。優良天數處於全國中上水平。其中,哈爾濱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6.8%,為316天,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全省河流水質達標率為63.6%,湖庫達標率70%,省轄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100%。
污染減排紮實推進,圓滿完成年度任務。全省新建改造污水處理廠33座,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每日達63.5萬噸。農村環境保護穩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水平不斷提高。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區211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4個,數量列全國第一。
與此同時,環保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污染減排指標由兩項增加到四項,減排領域延伸到交通和農村,增加了污染減排壓力;松花江乾流和部分支流水環境質量雖有顯著改善,但阿什河、安邦河依然為劣五類水體,支流治理任重道遠;農村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居住環境“髒亂差”已成為當前環境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