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5日訊 “花大價錢點的一盅魚翅成本可能纔幾元錢,聽說現在有不少飯店用合成魚翅冒充真魚翅。”牡丹江晨報公布了3·15有獎報料熱線8929110和13684530002後,市民董先生向記者報料了上述情況,並表示,自己是從當廚師的朋友處聽說這事的,他認為,飯店這麼做太坑害消費者了,建議記者調查調查。
3月1日,記者走訪牡丹江市市場後發現,合成魚翅竟然隨處都能買到,其成分主要為魚膠、海藻酸鈉、油酸等,銷售商坦言,牡丹江市很多大飯店都用這種魚翅冒充真魚翅。
現場暗訪
合成魚翅多見
每斤45—60元
3月2日,記者走訪了牡丹江市東安區部分市場、海鮮專賣及乾調批發店。在東安農貿市場內,記者隨處打聽了六七家海鮮專櫃和海鮮商店,其中,有四家都有合成魚翅銷售。
在東安東貿市場北門一進門處,有三家海鮮、俄貨商店銷售魚翅和合成魚翅。在其中一家店,當記者詢問是否有魚翅時,銷售人員首先向記者推薦了擺在裡側櫃臺上的大塊魚翅,其售價多在每斤千元以上,並表示,回去後得進行浸泡、抽絲等處理。
“這麼貴呀!有便宜點的嗎?”當記者表示價格太高時,該店櫃臺裡看似店主的一位男士問到,“用合成魚翅嗎?飯店使吧?”
記者表示,確實是給飯店買,聽說有便宜的。
這時,銷售人員拿起外側櫃臺上的兩種合成魚翅向記者推薦,其中一袋半斤裝的售價25元,一袋一斤裝的售價在45元左右。記者看到,半斤裝的合成魚翅上標明,“合成乾翅針、本產品系用純正魚膠以科學方法精致而成,其營養成分接近天然魚翅”字樣。產地則用英文標明“日本”字樣。產品品牌為“大白鯊牌”。廠名、廠址等均未標明。袋上只有一個QS標志,但沒有具體編號。
而一斤裝的合成魚翅,也為“大白鯊牌”,其成分標明為“海藻提取物、魚膠、水”。兩種產品,外觀均呈淡黃色,形狀和粉絲差不多。
該農貿市場內一冷凍櫃臺還銷售一種“合成冷凍翅針”,記者看到,其產品包裝袋上注明的成分為:魚膠、水、海藻酸鈉、酪蛋白、葡萄糖、油酸,並有具體百分比含量。但整個包裝袋上除了“大白鯊魚牌”和烹飪方法外,並沒有標明保質期及生產廠家的任何信息。
記者購買了一袋合成魚翅,並按說明將合成魚翅浸泡一小時後發現,浸泡後的合成魚翅,一點也不像真魚翅那樣黏稠。
業內自曝
大飯店也在用
怕識破可摻著做
記者以開飯店想買便宜點的魚翅為名,與幾位銷售商攀談了起來,了解了些牡丹江市合成魚翅的市場現狀。
“大飯店都在用,你還怕什麼?!”當記者表示不敢用合成魚翅冒充真魚翅時,一銷售商給記者壯膽。
他透露,牡丹江市很多知名飯店都在用,這種合成魚翅是專門賣給飯店、賓館的。當記者詢問具體使用合成魚翅的飯店數量時,他只提供了兩家較大飯店的名字,但具體數量不敢統計,只表示,反正很多。
在另外幾家銷售商處,當記者表示想買便宜點兒的魚翅時,售貨員都立即表示,“是要買合成魚翅吧,飯店用的那種。”從幾位銷售商的表現看,飯店購買合成魚翅,確實已是行業內眾人皆知的“秘密”了。
采訪中,有銷售者還透露,一些大飯店是看客人上魚翅,比如一桌十人,消費5000元以上,也就是平均每位消費500元以上的,飯店給上的應該是真魚翅;而每桌一兩千,平均每位消費兩三百元的,上的肯定不是真魚翅了。有的怕客人吃出來,還將真假兩種魚翅摻著做。
真相揭秘
真假魚翅價差20倍
營養成分差距大
調查中,記者從魚翅銷售人員處了解到,真假魚翅價格相差懸殊,要是飯店使用合成魚翅冒充,其利潤將相差20多倍。
目前,在牡丹江市市場上,真魚翅每斤至少要900元,貴的每斤則要1700元,甚至2000多元以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最便宜的魚翅,應該是一種小翅,每斤也要在800元左右,它燉出來直觀可能都會看不到,但營養成分和天然魚翅都一樣。而合成魚翅,每斤的價格在40元至60元不等。
另據牡丹江市一海鮮產品連鎖店的銷售人員介紹,以每斤800元的小乾翅為例,經過浸泡,剔除魚骨等處理後,差不多能剩八兩左右的魚翅。算下來,每斤翅絲的成本在千元左右,每盅魚翅的成本就得要上百元。
而以合成魚翅為例計算,1斤差不多可以做十來份,如果用最便宜的二三十元一袋的,算上老湯、調料等費用,每盅花三五元錢就差不多了。兩者價格可差20倍。
此外,他還表示,人造魚翅加工後,雖然與真魚翅相似,但兩者營養成分卻大不一樣。合成魚翅不僅不像真魚翅那樣,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軟骨素和骨質素。而且,因為添加了魚膠、明膠、添加劑、色素等物質,還可能對人體有害而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