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9日訊 『有同學來哈爾濱市玩,我特意到市場買了些120元一斤的魚翅,然後帶到飯店加工,但沒想到做出來的魚翅,味道卻很不對勁,廚師也說是假的。』28日,哈市市民張春香告訴記者。隨後,記者聯系到這家飯店的廚師長李師傅,李師傅表示,他在廣東打工時曾做過海鮮宴的助理,魚翅不是這樣的,都是帶魚肉的,而顧客帶來的『魚翅』,雖然外觀看著像,但清蒸後卻化成了糊,根本沒有『魚』。
請客之謎:低價『魚翅』 大多是人造的
『最便宜的有30元一包的。』在道裡區一家海產品批發市場,當記者詢問有沒有便宜的魚翅時,攤主拿出一大包類似粉絲的東西,向記者介紹著。記者注意到,這包『粉絲』的顏色呈金黃色,從表面來看,要比一般的粉絲細很多,相互絞盤在一起。『這種是合成魚翅,半斤重的一小包,可以做30多碗。』面對記者的疑惑,老板解釋說,這種價格檔次的魚翅其實是明膠和淀粉合成的,許多飯店都買這種『魚翅』。記者看到:這種『魚翅』的包裝袋上明確寫著『人工合成魚翅』,但並沒有標注產地、日期等相關信息。
飯店之謎:攤主自曝同樣是『魚翅』身價咋差幾十倍
飯店流行『魚翅宴』,哈埠市場上魚翅銷售也很火爆。記者在走訪時看到,市場上的魚翅可謂五花八門,不但品種多樣,價格也差異巨大,每斤的價格從三四十元至一兩千元不等。『貴的都是整片的魚翅,而便宜的則是小魚的翅邊』,對於魚翅的巨大差價,哈市革新街附近一家批發點的老板向記者解釋。
走訪中記者也注意到,市場銷售的魚翅,大都是塑料袋裝,既無廠名也無生產日期。銷售者表示,魚翅這種乾貨能儲存很久,所以都是沒有生產日期的。
『魚翅宴』如此便宜 不怕賠錢?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市很多飯店都開設了鮑魚、魚翅宴,而價格並不是很貴。尤其在一些自助餐廳,每位一二百元左右的自助餐,『魚翅』隨便吃。很多市民認為,多吃點魚翅就『回本』了。可是,飯店為什麼不怕賠本呢?此外,哈市許多飯店都推出了『海鮮套餐』,也是按人頭收費,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其中許多飯店也都打出了『魚翅』的噱頭。
價格之謎:廚師揭秘一盅魚翅成本最少60元
多年從事海鮮餐飲的廚師董師傅對記者說,一些高檔飯店用的魚翅都是比較便宜的牙揀翅,算上人工、調料等成本,一盅真魚翅(一兩左右)的成本價大約在60元左右,賣給顧客的價格最起碼也在150元到200元左右。一些飯店為了牟取暴利而使用假魚翅,在餐飲界已成潛規則,它的成本在5元錢左右。
國家級餐飲業鑒定師劉振華對記者說,飯店和酒樓的經營者顯然不太可能做賠本買賣,如果飯店的魚翅價格明顯低於成本價的話,那麼它使用的不可能是天然魚翅。
鑒別方法:看顏色 嘗口感 用水泡
劉振華說,假魚翅不像真魚翅那樣有透明度。它們往往顏色有些渾濁、偏黃一些,但浸水後,假魚翅也會變得特別晶瑩通透,但仍比真魚翅顏色略重一些。
劉振華還提供幾個辨別真假魚翅的竅門:魚翅如果放到水裡不收縮,那肯定有假,真魚翅過水之後肯定收縮;真魚翅色澤自然,層次豐富;而假魚翅顏色偏白,無層次感,水一泡顯得特別通透,看起來像塑料的;真魚翅吃起來口感細致,絲絲分明,軟中有勁,但合成魚翅咬起來軟爛,吃起來像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