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雜糧產業有了『國家級智囊』 助雜糧產業補齊短板
2012-03-06 09:49:58 來源:大慶日報  作者:趙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6日訊 近日,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大慶。這是我省第一個農業領域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否有助於解決大慶雜糧產業面臨的問題?這個國家級參謀對大慶市雜糧產業發展將有什麼樣的幫助?

  據了解,該中心將有效整合全國的雜糧科技資源,帶動大慶市雜糧產業鏈條中薄弱環節的發展,形成從生產、工藝、設備、流通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條。

  依托該中心的優勢,大慶市將形成有優勢的雜糧產業集群。

  雜糧是相對於水稻、小麥等“細糧”而言的,主要包括高粱、小米、蕎麥、燕麥、薯類及各種豆類,有上百個品種。

  據了解,目前大慶市主要的雜糧品種有高粱、綠豆、谷子、紅小豆、芸豆等。每年的播種面積在15萬公頃左右,產量達20萬噸,約佔糧食總產量的3%。

  目前,大慶市一些地區已把雜糧作為調整種植結構的重要手段。肇州、肇源等縣區的特色雜糧生產帶,林甸大豆綠色食品基地已初具規模,並成了重要的雜糧集散地。

  “去年,林甸縣30萬畝大豆綠色食品基地,產大豆4500萬公斤,實現總產值2億多元,帶動1.5萬戶農民增收,戶均增收千元以上。”林甸縣農業局的工作人員說。

  近年來,隨著大慶市雜糧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批雜糧深加工企業迅速壯大起來,像托古小米、古龍貢米等在全省甚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雜糧產業也成了大慶市農業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目前,大慶市部分雜糧品種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生產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據了解,大慶市從事雜糧深加工的企業有幾十家,知名的企業有托古小米、古龍貢米、大慶日月星等,這些企業在深加工方面獲得了良好的效益回報。

  但是,大慶市更多的雜糧企業只是進行簡單的加工和包裝,以原糧和初級加工產的形式進入市場,深加工比例小,多層次開發的產品更少。

  另外,由於長期缺乏品種品質研究,雜糧的保種、改良工作遠遠落後於產業發展需求。目前,在大慶市乃至全國都普遍存在芸豆品種退化,水蝕粒增多,顏色不正,同一產區顆粒大小不均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產品的優質率低,使其在高端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我市,將對大慶市的雜糧產業發展起到極大地推動作用。

  據了解,目前該中心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將會使國內外該行業的眾多人纔聚

  集大慶市,從而達到聚集人纔、聚集項目、聚集成果的目的,將促進大慶市雜糧產業快速發展。

  同時,該中心將有效整合全國的雜糧科技資源,帶動大慶市雜糧產業鏈條中薄弱環節的發展,形成從生產、工藝、設備、標准、流通到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條。

  據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研究的具有國際先進化水平的雜糧專業化、標准化生產與加工技術,將能帶動雜糧加工企業產值增值10%以上。通過該中心引進的雜糧品種、有機雜糧種植技術,每公頃將可增收1500元左右。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