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全國人大代表李忠軍:現代農業發展熱切呼喚科技創新
2012-03-08 08:34:3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曹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全國人大代表李忠軍。

  東北網北京3月8日訊 (記者 曹曦) “中央一號文件主旋律的農業科技改革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隨著一號文件的定調,2012年將成為農業科技改革年,而現代農業發展更是熱切呼喚科技創新。”全國人大代表、海倫市長發鄉長豐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忠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烈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作為來自基層的農民代表,李忠軍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三農”,而科技創新又是他建議中的重點內容。他說,在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階段性任務下,推進綠色農業科技創新,是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李忠軍代表就如何發展綠色農業相關問題帶來了四點建議。一是種子問題。在玉米種子上要實行嚴格的控制,科學引導農民改善種植結構,大力開展科技支農活動,讓農民知道種植國內優良品種的長期利益。同時要建立農業科技服務站,真正發揮科技服務站的作用,在經費保障及機構設置上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鼓勵更多的農業科技人員獻身基層,為農民農業生產服務。要研究切實可行的補貼制度或控制體系,對優良種子實行鼓勵補貼機制,發展自主種子產業或研發自主轉基因品牌,防止國外轉基因種子進入中國市場。

  二是肥料問題。要建立科研機構領先、龍頭企業產品達標、基地有機利用普及的綠色有機農肥產業鏈條,逐步完善有機肥生產產業體系;要研究傳統化肥農藥產業逐步退出機制和嚴格監管機制,打擊各類擾亂市場的行為,由工商、質檢執法部門開展專項檢查和治理措施,充分保護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嚴防坑農、害農的行為,不能因肥料問題造成農民辛苦一年的勞作化成泡影;要加大科研及規模生產項目的投入,研發以天然物質為原料、高效節能、無污染、無殘留、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的新型肥料、新型農藥等綠色農業生產資料。

  三是發展方式問題。要積極培育高科技、大規模、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食品加工龍頭企業,引領中國農業轉變發展方式;要組建貿工農一體化綠色食品發展聯合體,開展農業訂單活動,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懮,把真正的綠色農產品推向市場,開發享譽世界的綠色食品品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財力增長。

  四是體系建設問題。要加快標准、認證程序和相關法則與國際接軌,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條件。要加強綠色農產品標准化生產認證體系、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安全監測體系建設,從源頭上保證綠色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定期對基地的大氣、土壤、水質等指標進行檢測,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形成布局合理、專業齊全、運行嚴格的檢驗檢測網絡,真正樹立食品安全認證機構權威,把綠色農業推向國際市場。

  在這一年,中央財政的支出無疑將會向農業科技領域傾斜。在增加投入的同時,還需要推行一系列改革和創新,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將錢用到“刀刃”上。李忠軍說,率先在產糧大省大縣以及糧食主產區推行功能分區策略,建立與農副產品生產相適應的乾部評價體系,建立工貿發達地區反哺農業地區的財政運轉機制,使糧食主產區乾部和農民都能夠專心於農業發展,在發展現代農業、綠色農業及高效農業上發揮作用,使國家財力與地方財力形成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合力。政府和金融部門對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應予以財政扶持、信貸支持,設立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基金,出臺稅收減免、產業保險等優惠政策和措施,推進綠色農業向縱深發展,最終為農民增收,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