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訊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林業的認識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近年來,齊齊哈爾市一直高度重視生態建設,自省委、省政府發出了三年大造林的動員令以來,全市在造林綠化上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連年超額完成省裡下達的造林綠化任務,使城鄉生態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大程度改變了『風刮卜奎』的舊形象。
事實上,齊齊哈爾市仍屬於多林省份的貧林地區,現有森林資源總面積為810萬畝,且分布不均,森林覆被率僅為9.6%,不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資源總量不足,優質林分少,致使森林的整體功能不強,生態環境脆弱,生態性矛盾成為了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之一。沙化面積大的龍、甘、泰等縣,由於生態差,生態性矛盾突出,旱澇災害頻發,更嚴重制約和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
齊齊哈爾市改善生態環境的努力,從未停止過,通過不斷加快林業發展,大規模造林,建立起保護農業和農村生產、生活的生態屏障,增強著抗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了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期盼,也為了林茂糧豐,今年全市制定出了造林25.5萬畝,全民義務植樹819萬株的目標。
今年,拜泉已經完成2萬畝造林地塊的挖坑工作,落實造林苗木280萬株。三十年前的拜泉縣,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糧食畝產不足百公斤,人民飽嘗生態失衡之苦。再看如今,拜泉實施以林業建設為主旋律的生態農業發展之路,一張藍圖幾屆班子持續接力,大搞植樹造林,為縣域經濟騰飛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多年的林業發展實踐證明,造林綠化只有上規模、連片營造,纔能更好地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和取得規模效益。今年,齊齊哈爾市也把規模造林、村屯和道路綠化作為造林綠化的重點,全力營造出百畝、千畝片林,並以綠化為基礎,以美化為切入點,以改善村屯生態環境和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選擇優質喬、灌木樹種,對村屯、道路進行高標准綠化,將努力打造出一批村屯、道路綠化精品工程。
要加快構建現代林業發展體系,就需轉變發展方式,齊齊哈爾市經濟林發展速度較慢,每年經濟林營造面積與生態林營造面積相比,比例很低,對農民群眾營造經濟林缺少有效的引導。而經濟林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的林種,特別是果樹經濟林不僅能發揮生態功能,而且具有較高的經濟產出。今年乃至今後五年,我市也將把經濟林建設作為民生林業的重點項目,加大力度抓。每年將按年度造林面積10%的比例推進,到2015年全市要新增經濟林面積10萬畝。通過連續幾年努力,在我市建成以經濟林為主的優勢產業,實現生態林業向生態經濟型林業的轉變。
造林難,管護更難。近幾年,齊齊哈爾市出現了春季營造的精品工程,到秋一看草樹難分的現象,還有新植林因管護不到位,人為折損和牲畜損毀嚴重,導致造林不見林的現象。今年,我市針對不同造林承包形式、不同林種,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護辦法,嘗試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將做到造林綠化與保護管理『兩手抓,兩手硬』,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今年,市委、市政府還把林業產業建設納入到農業和農村工作目標考核之中,重點推進,將從抓好龍頭企業效益拉動地方林業產業發展、基地建設、林業產業的總量擴張等方面加強建設力度,每個縣(市)、區都將確定一個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圍繞林果、林藥、林菌、林畜、林產品加工等內容,著力發展林業產業基地,並努力形成以生產加工、資金投入、市場銷售、技術推廣為主要內容的產業聯合體,通過提高林產品產出數量和質量,實現產業增效,力爭使林業產業總產值在去年目標基礎上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