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北京3月9日訊(記者曹曦)“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食物必須在保質期未到期就必須及時食用,避免產品質量發生變質,對食品保質期到期需要建立一個預警機制,以便於及時給消費者提個醒兒。”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正大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姜鴻斌說。
姜鴻斌說,產品的保質期是指產品在正常條件下的質量保證期限。產品的保質期由生產者提供,標注在限時使用的產品上。在保質期內,產品的生產企業對該產品質量符合有關標准或明示擔保的質量條件負責,銷售者可以放心銷售這些產品,消費者可以安全使用。但在流通環節中由於運輸、保管等諸多原因,很多食品被放置時間過長,而消費者在購買時,由於不明真相,很多時候不經意間購買了臨近過期食品,而在食用過程中“被過期”,消費者誤食過期食品,給自身健康造成危害,廢棄又造成極大浪費。
為切實加強臨近保質期食品的管理,姜鴻斌建議:建立食品保質期即到期預警制度,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確保消費安全和放心。第一,要將臨近過期食品劃定底線,確定即將過期日期,由監管部門監督食品流通企業在銷售環節中明示,並設立專櫃統一銷售。第二,要加強對保質期相關知識的宣傳,給消費者有更多知情權。第三,要出臺政策對即到期食品打折銷售給消費者實惠,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