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損耗率大注重形象 哈市精品超市精品蔬菜不愁賣
2012-03-11 08:01:09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王坤 李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1日訊 本周二起,哈市連續三天大雪,記者走訪哈市各大超市,探究精品蔬菜供應情況。

  品相很好的精品大白菜,菜葉呈黃色向外散型,主要系本地去年秋天窖儲的菜。這種窖儲技術可以令白菜達到最好的甜性口感,3月初春正是窖儲菜品質最好的季節。而一些超市的白菜呈綠色炮彈型,菜葉聚攏,這種菜主要產自山東壽光,水分足,但口感不及本地菜。

  “長得標致”,有固定“粉絲群”

  這種“精品蔬菜”,往往會比農貿市場的同種蔬菜價格高出一倍,比沃爾瑪、家樂福、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的蔬菜價格高出近30%至50%。

  連日的大雪幾乎沒有影響到哈市精品超市的蔬菜供應。記者走訪卓展、麥凱樂、遠大、松雷等商場的精品超市發現,這裡的蔬菜大多色澤鮮明,沒有污垢和泥點,被放進托盤中,用保鮮膜封閉,貼上“精品蔬菜”的標簽,精致整齊地被擺放在超市並不很大的保鮮區域裡。

  “長相標致”的精品蔬菜,相比那些大型超市裡被一股腦堆在大臺子上販賣的散裝蔬菜,價格有明顯區別。記者在卓展商場超市看到,同種品質蔬菜的價格比普通大型超市散裝蔬菜的單價高出30%至50%,比農貿市場的蔬菜價格高出近一倍。

  精品蔬菜和大型超市販賣的蔬菜,擁有各自的“粉絲”。在一家大型超市的散裝蔬菜區,記者看到,幾位老人把一些自認為不太好的菜葉子丟在一邊,一些不太好的蔬菜則被扔進角落裡。他們告訴記者,精品蔬菜不能自己挑選,感覺很不習慣。“還是散裝的普通蔬菜好,既便宜又可以自己挑。”

  品相好但價格高的精品蔬菜,被一些精品超市進行搭配包裝。記者在卓展超市看到,十幾種蘑菇被放在一個大拼盤裡,為的是方便顧客煲菌湯。這種販賣方式則更多被年輕顧客所接受。“品質肯定要比普通蔬菜好一些吧。”在麥凱樂地下超市,一些年輕顧客表示,平時到超市沒有太多時間閑逛,自己也不懂如何挑揀蔬菜,“精品蔬菜回去自己基本不怎麼需要加工了,所以還是這種蔬菜比較方便,貴就貴點兒吧。”


  精品菜“注重形象”,貴在“損耗”

  精品蔬菜與大型超市普通散裝蔬菜的產地基本相同,本地與外地都有,只是品類更多,價格相對貴的原因不僅在於包裝,還在於幾近50%的損耗率。

  卓展精品超市負責商品采購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精品蔬菜與大型超市普通散裝蔬菜價格要高一些,不僅因為包裝好,蔬菜種類更加豐富,還在於淨菜加工過程中的高損耗率。

  精品蔬菜與普通散裝蔬菜在產地上並無區別,主要產自本地、遼寧省和山東省壽光縣。麥凱樂超市一名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精品蔬菜只是超市定向采購的要求更嚴格,且部分蔬菜是在蔬菜基地定產定量生產的。這些蔬菜的個頭、賣相更“精致勻稱”,比如黃瓜一旦作為精品蔬菜進入超市,就必須要“頂花帶刺”。為了“保住形象”,就要通過冷藏車運輸、用水泥隔層紙盒包裝,防止碰撞損壞,以保持好的新鮮度和口感。

  另外,精品超市在進貨後也會對蔬菜進行篩選,淘汰品相不好、個頭小的蔬菜,再將葉菜類進行去泥、去根、摘葉清理,加工成“淨菜”。這種淨菜並未經過水洗,而是保留菜葉原有水分等營養成分,但經過這一處理過程,損耗率達50%。

  此外,精品超市的菜品主打“四季特色”,即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能買到菜。走訪哈市各大超市,記者發現,精品超市的蔬菜種類高達120種,大型超市蔬菜在70至80種左右。在精品超市可以看到紫葉生菜、四角豆、孢子甘藍、臭菜等許多在南方飯桌上比較常見的蔬菜,精品超市在采購中相對更注重特色蔬菜的引進,且為了保證一年四季都可以販賣品種豐富的蔬菜,產量及運輸等因素就導致精品超市蔬菜購進成本的提高。

  即使價格相比普通蔬菜更高,精品蔬菜卻可以基本上做到“不愁賣”。卓展精品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針對消費人群不同,精品菜的走貨速度保持穩定,菜質新鮮,且並不會受到突變天氣的影響。

  精菜不等於有機菜

  蔬菜有“三級”,依次為無公害蔬菜、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其中,無公害蔬菜等級最低,有機農產品等級最高。而精菜並不等於有機菜。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一些市民也會將精品蔬菜與價格相對高一些的有機菜產生混淆。道裡區新發鎮無公害蔬菜專家盧玉山告訴記者,無公害蔬菜是綠色食品的初級階段,而只有按國際有機農業生產的相應要求和標准來進行生產和加工連續3年,纔有資格申請有機農產品認證。整個生產過程中理論上不能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轉基因技術,;必須經過獨立認證機構的質量控制和審查。正因如此,即使在有些發達國家,由於有機農產品生產標准要求高,技術較難控制,有機農產品一般僅佔不到4%左右的市場。

  有機蔬菜的售價比同種普通菜平均高出三四倍。盧玉山告訴記者,有機蔬菜對水源、土壤、生產體系的要求非常高,生產管理也十分規范化,因此有機菜產量不大。目前,建設一座普通溫室大棚要10多萬元,高科技化的大棚建設費用則要翻兩三倍。做有機蔬菜的企業經營成本,也完全不是傳統意義上“一戶一塊地”的小種植戶可以比的。由於不能借助任何農藥和化肥去除蟲,而必須完全采用生態的、傳統的方法去應對,包括人工捉蟲、物理捕蟲及生物治蟲等,種植有機蔬菜的成本則更高。

  記者從一些超市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有機菜的認證標准非常高,企業一旦通過認證,通常會在產品包裝上做至少三四個有機標簽。如果包裝上什麼標志都沒有,很可能這些蔬菜與有機菜無關。因此,精品超市出售的精菜並不等於有機菜。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