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1日訊(記者 顧碩)11日,黑龍江工商局公布了2011年度消費者投訴十大典型案例。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涉及汽車質量、家電質量、家具質量等多個方面。
案例一 存款變保險,取款折大半
消費者王先生到齊齊哈爾市安順路某銀行辦理存款業務,大廳裡一位工作人員向他介紹了一種利息多、還可以獲得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存儲業務。王先生交付了40多萬元,辦理了該業務。銀行給了他一個存折和一張某保險公司的保單。一年之後的2011年3月24日,王先生著急用錢到銀行取款,營業員告訴他“你辦的是保險,不是存款,滿十年後纔能連本帶分紅一起取出;如果現在取錢,此保單目前現金價值僅有16萬元”。王先生認為銀行與保險公司在這件事上作了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將此事投訴到省消協。經省消協調處,該銀行返還王先生40萬本金並支付了活期存款利息2543元。
案例二 賣車時號稱6氣囊,理賠時給你代金券
佳木斯市消費者王先生在哈爾濱市粵港先鋒汽車銷售公司購買了克萊斯勒牌吉普車一輛,價值28.99萬元。宣傳單上寫明,全車配裝不少於6個安全氣囊,包括前後排側面簾式氣囊;產地為美國。兩年後(2010年6月),王先生在該4S店對車輛保養時得知,該車只有前排多級前置氣囊、前後排簾式輔助氣囊,根本沒有前排座椅側氣囊,宣傳的6個氣囊少了兩個;而且,產地不是美國,是美國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在其他國家裝配的。交涉中該公司向王先生道歉,承認這款車在出廠時少裝配了兩個安全氣囊,並拿出事先擬好的一份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理賠的協議文本,文本中規定以3000元代金券的方式進行賠付;並說,購買同款車的其他消費者都是這麼解決的。無奈之下,王先生於2011年初投訴到省消協。王先生認為,經營者的行為是對商品或服務作虛假的現場演示和說明,已構成欺詐。王要求退車並雙倍賠償。雖然省消協多次調解和中消協多次協調,但經營者至今仍拒絕退車和賠償。
案例三 居民住宅失溫暖,消協督促解困難
2011年12月18日,樺南縣公安小區居民吳女士代表小區居民到縣消協投訴,反映本小區所有住戶的室溫都不超過零上10度。隨後,另外5個小區的多位居民代表也相繼以來人或打電話的方式進行投訴,反映他們所在小區的室內溫度遠遠低於18度。消協經調解了解到,全縣有500多戶居民室溫不達標。其原因,一是與縣熱力公司簽定供煤合同的幾個煤礦突然被關閉,供熱燃料煤炭供應不上;二是熱力公司夏季儲存的煤被多次大雨淋後含水量過高燃燒不好,全縣有近2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從供熱期一開始就處於低溫供熱狀態,到12月17日,供熱鍋爐熄火導致整個熱網停止供熱。
經消協調解,熱力公司表示,將盡快恢復達標供熱,並將延長14天供暖期對居民予以補償。隨後,在縣消協的督促下,縣熱力公司出資100萬元,請縣石油公司緊急調撥了價值100萬元人民幣的柴油;之後,縣消協、縣熱力公司與縣政府及煤炭主管部門認真磋商了後續燃料供應問題。幾天後,全縣恢復了正常供熱。至此,這起涉及500多用戶的供熱糾紛,在縣消協、縣政府、縣石油公司、縣熱力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解決,避免了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案例四 地面積水造成摔傷,傷者理應獲得賠償
前年簡女士在大興安嶺地區某醫院護理生病的愛人,去醫院水房打水時由於地面積水濕滑而摔傷。經檢查確診為左股骨下段粉碎性骨折。住院22天,花去醫療費19272.00元。簡女士出院時與該醫院交涉賠償事宜,院方予以拒絕。2011年7月25日,簡女士投訴到加格達奇區消協,要求院方支付醫療費、後期治療費、誤工費及精神損失費。經消協調處,醫院一次性賠償消費者2.5萬元。
案例五 熱水器“無故”自燃,消費者獲賠心安
2011年11月18日,蘭西縣姜女士接到家中失火的電話,趕到家時,火已被撲滅,家裡一片狼藉。經勘察,是自家的熱水器發生自燃,衛生間裡一臺洗衣機被燒毀,整個屋內被煙熏得全是黑灰,散發著刺鼻的燒焦氣味。姜女士立即聯系了熱水器的售後,得到的答復是:如果你懷疑是產品質量問題,就去做鑒定;沒有鑒定結論我們就不管。姜女士投訴到蘭西縣消協。經消協多次調解及對現場損失的綜合評估,由熱水器廠家賠償消費者熱水器和洗衣機各一臺,另賠償其他損失8000元。
案例六 插秧機質次不能用,經營者答復“繼續修”
紅興隆農墾管理局農戶李玉學、孟慶和前年在黑龍江墾區某農業工程有限公司購買了兩臺共價值2.7萬多元的2ZK型機動式快速水稻插秧機。轉年春播作業時,該插秧機多次出現質量問題,廠家多次進行維修,但仍無法正常使用。為了不誤農時,農戶提出了調換新插秧機的要求。廠家答復,只能繼續進行維修。事情僵持到2011年3月14日,兩農戶於無奈之下將此案投訴到紅興隆消協饒河分會。經消協調處,廠家將2萬多元的購機款退給了兩農戶。
案例七 去疤不成險毀容,經由調解獲賠償
2011年3月12日,消費者劉女士來到牡丹江市今日佳人美容院,想把臉部的一處燙傷疤痕去淡。美容院向她介紹,可以通過微針醫療和使用專業去疤痕產品使燙傷疤痕變淡。劉女士交了2000元美容費,雙方還簽定了一份如果達不到承諾的效果,美容院就雙倍賠償消費者美容費用的協議。半年多之後,劉女士臉部的疤痕非但沒有變淡,疤痕處還出現了白斑,裡面還形成了硬結,給劉女士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劉女士要求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並要求美容院支付治療費,但美容院只同意一次性賠償7000元了事。12月5日,劉女士投訴到牡丹江市消協。消協經調查了解到,該美容院的營業執照被核定的經營范圍是生活美容,而它對劉女士采取的去疤痕方法屬於典型的醫療美容。經消協調處,美容院一次性賠償消費者2.3萬元。
案例八 沙發龜裂褪色,消協調解換貨
七臺河市康女士在該市某家具商店購買了皮沙發一套,價值9850元。使用不到一年,發現沙發座面嚴重褪色,後側皮面有兩處裂痕。2011年9月14日,消費者投訴到七臺河市消協。經調處,經營者為消費者免費更換了一套新沙發,並承擔了因換貨發生的往返運輸費用。
案例九 萬元裘皮有裂痕,照價退貨解糾紛
李女士在大慶市讓胡路區麗水街某專賣店購買獺兔上衣一件,價值10880元。兩個月後,李女士發現衣服左袖上有一處5厘米左右的拔絲裂痕。李女士找專賣店交涉,後者答復說需返廠維修。李女士不同意維修,認為這麼昂貴的裘皮短時間內不應該出現這樣的質量問題。2011年3月16日,李女士投訴到讓胡路區消協。消協委托黑龍江省纖維檢驗局檢驗,檢驗結論為:針跡密度有嚴重缺陷。經消協調處,扣除折舊費後,商家退還消費者購衣款9532元。
案例十 裝修跑水泡地板,消費者獲賠一萬元
2011年10月14日晚,齊齊哈爾市於先生發現自家地板下面浸水。經檢查,發現是鄰居家裝修時裝修公司人員乾完活忘記關水龍頭造成了跑水。幾天後,於先生發現自家的實木地板開始變形,而且一天比一天嚴重,臥室房門已無法開關。於先生和鄰居找到裝修公司。裝修公司承認是因跑水造成於先生家地板變形。於先生和鄰居要求裝修公司更換同品牌同價位的地板,裝修公司不同意。11月22日,於先生和鄰居投訴到齊市消協。經消協調處,裝修公司一次性賠償了消費者經濟損失一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