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3月12日訊 3月7日,天空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使初春的雙鴨山銀裝素裹。
上午11時,冒著凜冽的寒風,記者驅車來到安邦鄉雙合村,在航天育種技術研究所中心蔬果實驗基地、雙合農業標准化示范園內,只見一排排現代化智能溫室,有五六個農戶正在開動自動除雪設備,不一會棚室頂的積雪就清除到地面,裝上車被運走。
室外冰天雪地,一片銀白,溫室大棚內卻溫暖如春,綠意盎然。航茄1號、番宇1號、太空南瓜、太空架豆、宇航五彩天椒等二十多種航天育種蔬菜種植已經全部出苗,長勢喜人,有的已經開花結果。在大棚內忙得熱火朝天的農技人員,正在進行精心細致地分苗移植。
在300平方米的現代化大棚內,雙合村委會主任丁立保向記者一行介紹說:“航天育種技術研究所中心蔬果實驗基地是從去年開始由我們雙合村4戶村民自籌200萬元資金建設的,到今年已經粗具規模,引進了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天水神州綠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航天種子和栽培技術。同時,我們還申請了‘北大院’綠色商標,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檢驗,可年產五彩糯、太空綠鑽石、一棵樹等各類綠色無公害蔬菜950噸,將成為我市近郊重要的蔬菜生產基地。”
現場忙碌的蔬菜技術人員郭振寶對記者講,航天蔬菜具有抗病毒、產量高、上市早等特點,預計在5月末,雙鴨山市區的市民就可以吃到西瓜、香瓜等航天蔬菜。
告別丁主任,我們驅車來到雙興村,在食用菌生產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看到,大棚裡更是一片繁忙景象,社員們把剛剛采摘下來的香菇裝上車,正運往福利蔬菜市場、萬集蔬菜市場,農戶老郭時不時地停下來接聽來自佳木斯、鶴崗等地的訂貨電話。
“我們的香菇現在賣得可火了,都被飯店預定光了。”合作社的當家人——雙興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孟廣弟自豪地說。
“我是看著村民們一步步富起來的。”孟廣弟對雙興村發展特色綠色果蔬歷程深有感觸。他說:“這幾年搞蔬菜種植的、搞食用菌栽培的、搞花卉種植的都受益了,現在村裡的大車、小車已經有幾十輛了。”孟廣弟告訴我們,今年重點投資200餘萬元,分期分步改造雙興果蔬基地基礎設施,改擴建62棟溫室,還要走出去,學習哈爾濱、大慶、五常等地先進生態觀光農業技術,把別人更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引過來,努力提昇蔬菜質量,讓消費者吃上更安全、更可口的綠色無公害蔬菜。
蔬菜銷量上去了,社員們腰包鼓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現在村裡隨處可見嶄新的大瓦房,私家小轎車穿梭在整潔的硬化道路上。從城裡購物回來的李小花眉開眼笑地告訴我們:“十年前,我們家的收入來源就靠種玉米,閑時去勞務市場打工,全家一年下來收入也不到五千元錢。自從種植大棚蔬菜開始,現在一年純收入三四萬元。以前經濟條件不好,過日子要精打細算,現在不同了,一有空就往市裡跑,回來就是大包小包往家帶。”
近年來,尖山區大力發展綠色特色無公害果蔬種植,全區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達到300畝,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到3500畝;注冊了“樂萬家”牌油豆角、“北大院”蔬菜、雙富“甜糯玉米”等3個系列20種綠色商標;通過10年發展,憑借地產優勢和質量、口感、外觀,迅速打響了蔬菜品牌,雙興、雙合等果蔬基地婆婆丁、香菜、菠菜、水蘿卜等特色農家菜,通過“農超對接”渠道,擺上了超市,走進了飯店,進入了千家萬戶的廚房。
隨著尖山區蔬菜品牌叫響,合作社壯大,村民們腰包鼓起來了,生活也變得越來越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