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曹曦) “職業教育不同於普通教育,具有‘面向人人’的普惠性特點。職業教育要辦強服務地方經濟特色專業,為企業培養訂單式人纔。”全國人大代表、牡丹江市職教中心學校書記、校長張雅英說。
職教學生目前在國際上屬最大規模,從中職生到高職生,從學歷生到非學歷生,從學齡段學生到非學段成人,從職前人員到從業人員,從城市人到農村人,婦女、軍役軍轉人、殘疾人、勞改人員等特殊人群。張雅英建議,要樹立創新的學習觀,突出從實踐學、從生產學、從生活學、重點學,達到實踐體驗,感悟成長,成為一個真正合格的建設者。要改革考試評價制度,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認知,進而學會做人。要建立有終生學習能力的教師隊伍,培養培訓引領作用的雙師型教師由職業向專業發展,讀懂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每一個學生,讓教師專業思想更厚重,專業知識更豐富,專業技能更突出,專業情感更專一,專業情操更高尚。
張雅英提出對現行《職業教育法》進行修訂。她建議,要對職業教育的接受教育對象和施教對象作出相關法律界定,明確職業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法律責任與義務。要建立終身職業教育體系,搞好中高職銜接,有效實施集團化辦學。要增加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和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的內容;發揮公共財政資金在校企結合制度建設上的引導作用;建立企業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建立職業教育返稅制度。
張雅英建議,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確保教育費附加30%落實到位,為學生技能培養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要更新人纔觀、質量關、發展觀、擇業觀、成纔觀,崇尚勞動光榮,倡導學生的多元成長。要鎖定市場需求,清晰育人理念,確定為生存奠基,為生活長技,為生命創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要緊隨產業發展,凸顯專業亮點,借助校企合作,辦強、辦亮服務地方經濟特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