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秀玉代表發言。
東北網北京3月12日訊(記者 曹曦) “藥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的高低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規范藥品價格管理是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個重要方面,也關系到醫療事業的發展。近年來,藥品價格虛高已成為藥品市場中的突出問題,但由於藥品的原材料成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及銷售成本變化快,加上藥品生產商的控制等因素,使藥品的價格管理模式雖然經過幾次改革,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徐秀玉說。
針對同一藥品價格相差大、藥品名稱混亂、降價藥品被換包裝換藥品名後重新出售等現象,徐秀玉代表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要統一藥品名稱和價格。目前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只規定了通用名、劑型規格品種相同的藥物的定價,涵蓋了許多不同廠家的同一類藥物產品,其中成本、質量等存在差異,也讓一些不良企業有利可圖。建議由專業機構統一基本藥品名稱、規格和價格,尤其是同一廠家生產的同一藥品更應該在全國統一藥名藥價。二要在藥品價格打上包裝。可以參考書籍出版的方法,在藥品包裝上注明價格。這樣不僅能讓群眾便於識別,還原藥品的本來價值,更能堵住藥品銷售過程中的漏洞,防止一藥多價的現象。三要嚴格審批制度,杜絕舊藥“高價復出”。一些藥品之所以能“改頭換面”重新“活”過來,關鍵是藥品審批、監管過程存在漏洞,纔讓一些不良企業“新瓶裝舊藥”,重新定價上市。建議有關部門在藥品審批過程上嚴格把關,杜絕降價藥品“高價復出”。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