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雙鴨山3月13日訊 有這樣一群或歲滿甲子或安知天命的桑榆老人,他們為了老區建設和老區人民不計名利,不辭辛勞,頂烈日、冒嚴寒,足跡踏遍了雙鴨山大地,他們用實際行動在老區人民心中豎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吃水難”初步解決,“行路難”明顯改善,“就醫難”有效緩解,“上學難”基本消除,農業現代化“插翅飛騰”,新農村建設“遍地發芽”,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發揚優良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情系老區建設,服務老區人民,促進老區發展。幾年來,市老促會秉承老一輩的革命精神,立足雙鴨山現狀,充分發揮老領導、老乾部、老專家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智力優勢,為老區的建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顯著貢獻。市老促會先後被評為全省老區工作先進集體、全省老區補劃認定工作先進集體、市第四屆感動雙鴨山人物(集體);集賢縣老促會被評為全國老區工作先進集體、省老區工作先進集體標兵;市交通運輸局和寶清縣、饒河縣等老促會被評為全省老區工作先進集體;市老促會會長胡友貴榮獲全省老區工作特殊貢獻獎,市老促會副會長關維福、三江農業信息中心主任顧長軍被評為全國老區工作先進個人,還有9人被評為全省老區工作先進個人。
A:當好“戰斗員”,在促進老區發展上發揮作用
近年來,市老促會的主要領導充分發揮戰斗員和排頭兵作用,利用多年來蓄積的人脈資源,積極向上匯報,主動對接項目,爭取中央和省裡扶持老區發展的政策支持。全市各級老促會在申報爭取老區扶貧項目資金上,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建立雙向爭取老區扶貧項目資金機制。截至2011年年底,共為老區村爭得扶貧項目51個,資金總額達3436.1萬元。先後解決了9個老區村吃水難、9個老區村就醫難、22個老區村行路難、12個老區村上學難等問題,同時還為改善農業基礎條件、發展生產、農業科技開發爭取資金270多萬元,有力地促進了老區的經濟發展,加快了老區脫貧致富的步伐。
尖山區長安村南山副業屯,由於道路年久失修,很多農副產品運不出、賣不掉,致使老區村民年年豐產不豐收。市老促會先期為這個村爭得老區扶貧項目資金8萬元,對道路進行改造,後又協調市交通運輸局從省交通廳爭取28.9萬元專項資金,為這本不在公路建設項目計劃的老區通屯路鋪設了白色路面。
成績斐然,碩果累累。通過努力,目前我市實現安全飲用水的老區村屯203個,通硬化路面的老區村153個,建村級衛生所的老區村142個;老區農村中心校建設普遍達標,學生寄讀及接送問題基本解決,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達99%;161個老區村兩委辦公設施基本完善,有129個老區村文化活動場所基本建成,有114個老區村農家書屋粗具規模;全市已建成信息網絡的老區村152個;全市老區村農戶實現住房磚瓦化33520戶,老區村農民人均收入提高了13.6%。
B:當好“協調員”,在服務老區人民上發揮作用
建立機制,齊抓共管,整體合力,幫扶解困,全心全意服務老區村和老區人民。
饒河縣小南河村、興隆村確定為省老區工作聯系點後,市、縣老促會認真幫助篩選扶貧項目,制定發展規劃。其中小南河村農田路橋工程項目實施後,使該村1萬畝農田受益,平均每畝降低成本20元。2011年,寶清縣農業局為36個老區村量身打造了《農民收入超萬元規劃》,使所有扶持農村項目必保50%投放給老區村。集賢縣老區建設領導小組把為老區村辦的10件實事,分別落實到有關成員單位,目前為老區太昌村修村路、太慶村安裝自來水、永發村打灌溉井、紅聯村建農用橋等實事,已全部辦結。
市老促會與市政協科教文委組織主任醫師以上政協委員12人,為100多名老區村民義診,共發放價值5000餘元的藥品;寶山區老促會協調醫務部門組織退休的老醫務工作者深入到邊遠老區學校為200多名小學生進行了義務健康檢查;嶺東區老促會與農業、科技等部門聯手組織老區農民,進行標准化種植、綠色蔬菜技術和畜禽養殖及防疫培訓;集賢縣衛生防疫部門邀請北京乙肝研究院6名專家為老區村群眾免費檢查身體,贈送口服藥,使3000多老區村民直接受益。市政協在組織政協委員在與老區村開展“一幫一”愛心助學等活動中,捐贈40餘萬元。
全市各級老促會動員組織有實力的企業、事業單位及有關部門與老區村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共建幫扶活動。嶺東區6個老區村與轄區內的建龍等大型企業開展“村企共建”活動,使老區村道路、圖書室、衛生所等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友誼縣農委與農場聯手為老區興隆鎮實施低產田改造,先後協調爭取資金15萬元;
動員社會力量,幫助老區村辦實事,服務老區人民。通過召開現場會推廣寶清縣老促會“以向上爭取資金為主轉為向上爭取與向下爭取並重”的經驗做法, 2011年全市各老區村獲得的涉農資金平均高出其它自然村10%以上。
市、縣區老促會上下聯手對困擾老區村經濟社會發展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特別對革命老區農村“十二五”發展規劃起步年的項目啟動實施情況、“三項重點工程”推進情況,進行了摸底分析,並將調研成果送達各級黨、政主管部門。
對全市161個老區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內容涉及40多項,其中提出的化解債務包袱的6條對策,為各級黨政班子決策提供了較為詳實的參考依據。
C:當好“宣傳員”,在擴大老區影響上發揮作用
為大力弘揚老區精神,努力增強感召力,市老促會先後編撰了《雙鴨山革命老區》、《在希望的田野上》(雙鴨山革命老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輯)、《巍巍風碑血染的風采》等老區史料及專輯9部,作為愛國主義教材發至全市各級領導乾部、老區農村及各類學校和有關企、事業單位。
全市各級老促會圍繞促進老區新農村建設,開展了多課題的調研活動,形成調研報告52篇。其中在省老促會組織的首次“革命老區調研成果評選中,有2篇調研成果獲獎。在《雙鴨山日報》等新聞媒體開闢了“弘揚革命老區精神,加快發展步伐”、 “紅旗飄飄”、“革命老區風采錄”、“雙鴨山老區黨建史話”等專欄,據不完全統計近年在各級報刊發稿150餘篇。
通過搭車借路配合有關部門利用重要節日、紀念日的慶典、表彰活動,突出對老區英雄事跡、發展建設各類典型的宣傳。饒河縣三義村婦女張秀蓮、集賢縣洪勝村婦女劉艷青的事跡被選入《中國老區婦女工作褒獎大會匯編》,並被評為“全國老區婦女創業創新標兵”。
協調有關部門開展了革命遺址的挖掘、考察和認定工作,為開闢“紅色旅游”,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提供依據。去年市老促會配合市民政局、雙鴨山林業局及相關縣區,對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敏認定的14處抗聯遺址,聯手進行建立紀念性碑牌工作。
通過加強溝通協調,初步形成了與各老促會成員單位,與宣傳部門及各新聞媒體的工作聯系制度,使促進老區建設的整體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市農委將81個老區村列入重點扶貧范圍;市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將23個老區村列為試點,佔試點村總數的49%;各級水務部門通過特殊扶持,使邊遠落後老區村吃水難、吃水差的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新年新布局,新年新篇章;新年新征程,新年新奮斗。
圍繞在盡快兌現落實省委、省政府3號文件有關政策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以及發現的問題和取得經驗,在老區農村實施“農民致富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為專題,進行深化三項專題調研;
圍繞在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3號文件過程中,積極作為、行動到位,有效地促進老區農村實施“農民致富工程”,事跡突出的部門或個人典型,後進變先進典型,為老區人民服務捨小家顧大家的基層乾部典型以及在與老區農村結對幫扶和村企共建中成效顯著的典型,加大四個方面的宣傳力度;
圍繞老區農村實施“農民致富工程”,找准與省委、省政府3號文件等政策精神結合點,拓寬“向上爭取與向下傾斜、政策納入、聯手幫扶村企共建、送溫暖、科技服務”等五條幫扶渠道,促使全市老區農村早日實現“農民致富工程”目標。
2012年,市老促會帶領全市各級老促會組織繼續增強做好老區建設工作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抓好老區建設的強大合力,深化三項專題調研,加大四個方面的宣傳力度,拓寬五條幫扶渠道,努力開創我市老區建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