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4日訊 早夜市上銷售的果菜是否有人監管,外埠供應哈市的蔬菜農藥殘留是否達標……這些都是哈市市民非常關心的問題。為了保證市民吃上放心的農產品,今年哈市政府做出部署,『根治』不合格農產品。13日,哈市農委農監處處長劉國洲向記者透露,哈市2012年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已經出臺,早夜市、農藥檢測品種等方面的監管空白將被填補。
填補空白建10個縣級檢測機構
目前,哈市區、縣(市)級農產品監管、檢測、執法體系均不完善,多數區縣沒有設立監管科室,造成區、縣田間地頭出產的蔬菜、自家養魚池產出的魚等沒經過檢測就直接流入市場。對此,劉國洲表示,哈市今年將填補區縣監管空白,重點推進區、縣(市)級監管、執法體系和區級檢測機構建設。哈市10個縣(市)級檢測機構建設已經啟動,預計年內即可投用。屆時,執法大隊將擔負起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職能,確保農產品源頭的監管。
走進市場檢測室專查農藥殘留
13日,記者走訪斜角街早市、安靜街早市、工廠街夜市等農貿市場發現,這些農貿市場上銷售的蔬菜、水果和水產品均沒有檢測證明。因為價格便宜,很多市民喜歡去農貿市場買蔬菜、水果和水產品,對於目前農貿市場存在的蔬菜、水果等沒有檢測證明的情況,劉國洲表示,為了提高哈市農產品的質量,扭轉『農殘超標仍很嚴重』的局面,哈市今年將啟動建設農貿市場檢測室。目前,哈市只有哈達和在建的潤恆兩處農產品批發市場以及30個大型超市可以檢測,而市區周邊的50多個生產基地和市區內的20家主要農貿市場尚未建立檢測室,今年哈市將有重點地推進主要生產基地和農貿市場的檢測室建設,為產地准出和市場准入創造條件,從而減少『農殘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主要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檢測室建設將采取企業建站、政府扶持、部門監督的辦法,今年重點推進1/3的生產基地和農貿市場檢測室建設任務,到2015年年底以前全部建設完畢。
嚴把源頭解決『無證上市』問題
因為季節原因,哈市部分農產品(如:蔬菜)冬季的供給幾乎都要依靠外埠,如何保證這些蔬菜的質量安全?劉國洲表示,哈市今年將加大執法力度,扭轉有證、無證一個樣,帶不帶證照樣賣的局面,解決『無證上市』的問題。『目前,哈市已有21種蔬菜、3種水產品和種芽菜的生產技術規范頒布實施,我們將按要求進行管理,嚴格按照生產技術規范的要求,沒有合格證的禁止入市。此外,哈市將依據種芽菜的生產技術規范,嚴格規范芽菜生產行為,對不具備生產條件的生產者、企業堅決予以取締,對在生產過程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完善監管擴建哈市檢測中心
記者從哈市農委了解到,從2011年國家、省和市本級的檢測結果看,出現不合格的農產品主要是葉類蔬菜和水產品,佔不合格率的95%以上,因此,今年哈市把整治工作的重點放在葉類蔬菜、芽菜和水產品上。劉國洲說,哈市今年將完善哈市檢測中心擴項,實驗室擴建,配備水產品速測儀,提高檢測能力,擴大監管、檢測、執法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