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3月14日訊 “又到‘3·15’了,各大媒體這個時候總是會曝光一些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我覺得手機維修行業的混亂就應該曝光。”市民張先生說,他曾經經歷過一次十分窩火的送修手機的經歷,眼看著自己用了不到3個月的新手機經過維修後變成一個破舊得面目全非的“磚頭”。
原來,去年九月末,張先生感到自己新買的一款價值2800元的智能手機系統不是很匹配,曾出現了兩次死機現象,需要手機維修店重新“刷”一個更穩定版本的系統。當他在位於龍門數碼科技廣場正門北側的一家手機銷售店諮詢時,當即就被店主給“忽悠”住了。店主提出“刷”系統要價70元。張先生雖然不解這個價格是怎麼定出來的,但是也同意了。結果,店主沒有自己修,而是將張先生“倒手”到向北20米的另一家維修點。(後來據說這次中間拼縫,那個店主最少可拼到30元。)到了第二家店,櫃臺後面一名男子擺弄了一會張先生的手機說,還得找別人修,便又將手機送到對面的另一家維修店修理。兩個小時後,男子回來了,說,系統沒刷成功,而且已經無法開機了。
“我當時氣壞了,這是修手機嗎,我拿來的時候還能用,他修完反倒廢了。”張先生說,當時該男子承諾手機一定給修好,先放在這裡修,過兩天再來取。張先生又信了。幾天後,男子說,修不好了。
此時張先生的手機已經徹底不能開機,而且,手機機身被完全拆開過,手機上的按鍵都松了,屏幕也松動了。
後來,張先生的手機又被“返廠”修理了一次。這次,經過漫長的3個月維修後,張先生終於在今年2月份從位於二手手機市場的“XX通訊”店裡拿回了手機。可是,張先生說,他拿回來的這個手機已經不能稱之為他的手機了:手機徹底變成了廢品,原本嶄新的屏幕被換成了一塊舊的(是不是壞的不知道,因為手機已經不能開機了),按鍵是楞塞進手機殼裡的,完全不合適,裡邊的主板被換過了,手機整個變成了一個廢棄零件組裝成的“磚頭”。張先生非常氣憤,他表示對於維修人員的“人為修壞”行為已經無力再探討其“修理技術”問題了,他很想問一問手機維修人員:“你們憑什麼不告知我就換走我的新手機屏幕,這難道不是偷竊行為嗎?”
市民劉先生也表示,手機維修行業貓膩多已經不是秘密了,比如漫天要價,比如用其他舊手機上的舊件當做新件賣,比如將用戶的好配件偷梁換柱牟利等等,他就曾經親眼見到手機維修人員將十幾個報廢手機的零件拆下來往一部手機上安,種種蒙騙行為都打著“專業維修,外行人不懂”的幌子,而消費者要想維權卻很難。
對於如何更好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很多市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強對手機維修行業的監管,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是必須的,手機修理過程明碼實價則是最基本的,同時應該建立相關制度來約束維修過程中的欺騙消費者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