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李女士上次剪發換了一家美發店,沒想到這一換,竟換來400元大禮。
“原先那家美發店給我發來短信,如果我繼續到他們店剪發,就送給我價值400元的充值卡……”
一條短信背後,折射的是大慶美發業競爭的激烈程度,正如大慶美發協會會長賈利銘所說,美發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記者發現,大慶美發行業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出現了全新的發展模式,行業進入快速提檔昇級時期。
一周10家開業5家倒閉萬家美發店爭食8000萬蛋糕
李女士換地剪發,是因為她的美發師自立門戶開店了。“新開的這家店,無論是技術還是環境都要優於原先的那家。”李女士說,同等消費當然要選擇舒適的。
其實,很多消費者和李女士一樣,在剪發中對美、對舒適有著更高的要求。賈利銘說,消費者的高要求加劇了行業的競爭。
據了解,目前大慶約有1萬家美發店,年產值在8千萬左右,大多為大中型美發店,小規模的僅佔5%,並且正逐漸退出市場。
從事10年美發的張慶東認為,小規模理發店退出市場,是因為行業競爭激烈。“每星期,會有10家美發店開業,但同時也會有5家倒閉。每天,我們都在想盡辦法挖掘顧客、留住顧客。”
“為了留住顧客或是挖掘新顧客,我們會送優惠卡。現在,大家都這麼做。”張慶東說。
讓胡路采研商業街被稱為美發一條街,到那裡走一圈就會知道美發業的競爭有多激烈。
整條街大約有50家美發店,每家都打出了優惠廣告。“燙發贈染發,燙一次贈一次,進店就贈現金卡……”有的美發店,還派出了推銷員,到街上、到商場挖掘新顧客。可以看出,美發業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
小店忙擴張大店盯高端快發展催生旗艦模式
經濟學家認為,有競爭纔能促進企業成長。
以張慶東的燙染店為例,五年前,還是一個不足80平方米,只有3名員工的美發店。如今,已經發展到有三家連鎖的專門燙染店。“不擴大,就會被吞噬。”他說。
35歲的美發師韓子,從業15年,兩年前,他從老板變成了打工者。“我的店規模小,隨著周邊中高檔店的不斷出現,客源都流失了。”韓子很無奈。
“大慶美發業進入了高速成長期,開始提檔昇級,就必定會優勝劣汰。”賈利銘認為,近五年來,大慶美發業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催生了一個新的發展模式——旗艦式發展。
下面這組數字也能體現這一變化:2010年,大慶約有12000家美發店,如今降到10000家左右,但是行業產值和從業人數都呈現出上昇的趨勢。
從燙發到美發一字變化折射行業新動向
來自上海沙宣美發學院的高級講師陳志朋評價說,大慶美發行業,無論是規模還是技術,都堪比一二線城市的同行業。
市民趙敏經常燙發。“前幾年燙頭,扣上電帽子坐那等時間,藥水味兒一個月都洗不掉。現在,燙發用加香的植物藥水,有負離子、紫外線電蒸,等待時間還會有人按摩,或有店家提供的咖啡、雜志等,很享受。”
東北石油大學經濟學教授趙俊平說,這表明市民對美的要求有了重新定位,這種變化是服務行業提檔昇級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