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4日訊 面對物業企業的虧損現狀,各小區業主有不同的看法。近日,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10個物業費做出調整的小區,業主們對於物業費上漲所持的態度大同小異,不交或非自願交物業費的原因卻各不相同。
物業費水漲船高 服務原地踏步
“小區物業費去年底開始漲價,但是服務質量卻沒有漲上去。”家住海富康城的劉先生告訴記者,2011年11月,小區貼出通告,告知業主盡快繳納物業費,而收費標准卻由原來的使用面積變成了建築面積,“如果按照建築系數1.5計算,我們需要多繳納50%的物業費。”劉先生表示,他家今年的物業費上漲了近400元,但卻沒有感覺到物業的服務水平有任何提昇。
2011年8月份,河政花園小區的菱建物業召集業委會代表召開協商大會,要提昇物業費用,經雙方協商,小區物業服務費由原來的按使用面積計算,每平方米0.6元,改為按建築面積計算,每平方米0.7元。家住該小區的馬先生是高層住戶,物業費調整後,他家的物業費漲了500多元。“小區按照3級的服務標准進行服務,沒漲價之前就是這樣,漲價了總該讓我們看到多花的錢起到啥效果了吧?”馬先生認為,物業費上調了,可物業服務還是“原地踏步”,他覺得錢花的有些冤枉。
物業費說漲就漲 業主不知情
《關於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收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規定,物業價格變更,需要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根據確定的服務項目和等級標准,按照物業服務費用構成,雙方協商確認後,經業主大會通過(或大多數業主同意)確定。而在記者隨機走訪的10個近期漲價的小區裡,多數小區都在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貼出漲價通知。
家住哈市香坊區中北春城三期的吳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所住小區物業費,一直按照建築面積1.2元/平方米收取。可在前不久,小區宏郵物業公司卻貼出漲價通知,告知業主物業費按建築面積計算,上調至1.5元/平方米。“物業費用按照幾級標准收取,物業根本沒有和業主們協商,只是一紙通知了事。”吳女士提及此事甚是無奈。
“業主和物業是平等的買賣雙方,可為啥物業費漲了,沒人征詢過我們的意見啊?”該小區許多業主向記者反映,小區內電梯時常發生事故,業主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去年年末還發生了業主車輛被砸,車內物品被盜的事件,讓業主們更加氣憤,不願交費。
據了解,物業企業入駐新建樓盤,需要到物價部門備案審批,此後再對物業費進行調整,只需到物價部門備案即可。許多市民表示,物業調價這一過程相對價格審批要寬松的多,也正是如此,許多物業借機調高物業費,業主花高價卻買不到合理的服務。
家住哈市道裡區信合家園的居民王女士,提到自家物業費“被漲價”一事就氣不打一處來。“我們小區既沒有綠化,也沒有庭院,根本不涉及到這些項目,物業沒跟我們商量,擅自就把價漲了。到交費的時候,給我出示張紙,說是政府出臺了文件,我纔知道現在開始按建築面積收費了。”
物業賬目不透明 業主交錢“打水漂”
“物業服務都包括什麼?物業賬目為何不公開透明?交了物業費服務不好咋辦?”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許多小區的業主都心存這樣的疑慮。
2008年就在海富康城小區居住的李先生,曾是主動到物業管理處繳納物業費的典范。“前幾年的物業費我都按時交了,就今年的沒交。我覺得物業今年的服務不到位,小區總停水,道路也開始變得坑窪不平。收的錢都花哪了?”李先生認為,物業公司重收費,輕管理,物業費對業主來說是筆糊涂賬,業主們不清楚自己交的錢都花在了什麼地方。
“不僅如此,物業費交和不交一個樣。絕大部分住戶每年按時交物業費,但也有住戶從來不交物業費。長此以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抵制繳納物業費,欠費人群逐年遞增,物業服務每況愈下,形成了惡性循環。”李先生覺得不公平。
衛生打掃不乾淨、工作人員服務態度不好,說起她家所在的康寧小區的物業服務,張女士滿腹牢騷。“下水道主管線堵塞了,我們得自己花錢請人修理,跟物業工作人員反映,他們視而不見。”物業費年年交,可交了錢就沒下文,除了每天垃圾袋有人清理,其他的事情找物業很難解決。
康寧小區本是半封閉小區,可每天都有很多社會車輛在小區裡穿行。“不管白天晚上,總有大重型機動車在我們小區經過,不光車速快,噪音還大,我們在小區裡走路也提心吊膽。”張女士說,小區的路面被這些大車壓得坑坑窪窪,很多業主跟物業反映這件事,可物業卻推說路是市政負責,他們也管不了。2011年年末,小區幾戶居民一起找到物業公司,想了解下自己交的物業費都享受了哪些服務,並要求公示物業費支出的明細,被物業公司拒絕。“物業費的使用明細本應定期公開,在我們小區卻成了一種奢望。”張女士搖頭嘆道。
物業費交不交都能享受服務,這讓張女士極為不滿。對此,主抓康寧小區管理工作的建文社區黨委湯書記告訴記者,康寧小區共有600餘戶居民,其中一半是原來棚戶區改造後的回遷戶。“很多居民原來住的是平房,回遷後,依然按照老舊的居住習慣生活。他們不了解物業管理是一種有償服務的性質,不管服務到不到位,錢肯定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