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慈善超市處境挺尷尬:關門、變臉、無人問津
2012-03-15 09:45:16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旭 王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革新街道辦慈善超市變成“儲衣櫃”。

  東北網3月15日訊 “幾天了,一連找了好幾家慈善超市,不是關門了,就是不收舊衣服。”近日,家住南崗區的李大姐找出家裡換季衣物想捐到慈善超市去,可一連幾天都沒送出去,不是吃閉門羹,就是對方不感興趣,讓她感到很尷尬。根據李大姐提供的線索,記者對香坊、南崗、道裡等區域的近十家慈善超市進行了走訪,發現多數慈善超市都已名存實亡,勉強維持運營的也長期無人問津。

  目擊慈善超市多半已關門

  近日,記者來到南崗區燎原街道辦事處了解慈善超市現狀,工作人員指著大廳裡的一個櫃子說,那就是慈善超市。記者看到,櫃子裡零星堆著一些舊衣物,沒有其他捐贈物品,很顯然超市已經縮水成了“儲物櫃”。在南崗區革新街道辦事處,記者看到社區專門騰出了一間屋子來開辦慈善超市,屋子裡堆滿了社區居民捐贈的舊衣物和鞋。在南崗區松花江街道辦事處,記者得知社區的慈善超市兩年前就取消了,現在有捐贈的物品就直接送到社區居民手中。

  隨後,記者來到道裡撫順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稱慈善超市在半年前就取消了,即使居民捐贈舊衣服也沒辦法收。在道裡區建國街道辦事處,曾經設在辦公樓裡的慈善超市已經消失,樓層提示牌上也沒有了慈善超市字樣。在香坊區中北春城會所,記者看到一樓有一家“惠民社區綜合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超市與普通超市一樣,與慈善沒有關系。

  調查供求不符低保戶少光顧

  原本紅火的社區慈善超市如今為啥冷清清?記者走訪了解到,慈善超市開辦後,來捐贈舊衣物的社區居民很多,但領取舊衣物的低保戶卻不多,低保戶還是更需要米面油等生活物資,而這些生活日用品大多由民政局在節日期間特殊配給,需求量遠遠大於捐助量。

  據南崗區松花江社區工作人員王麗娜講,2000年“慈善超市”剛設立的時候,社區居民捐贈的舊衣物還有人要,但是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的低保戶對舊衣物的需求日漸減少,需求量大的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又很少有人捐贈。慢慢地,超市裡衣服越積越多,就變成了存放舊衣物的倉庫,只能取消固定超市。香坊區六順街道辦事處社會事務科楊科長介紹,2006年辦事處就開設了慈善超市,收集一些社會捐贈的物品,對轄區內的低保戶和貧困戶免費發放。剛開始時,社會企業和居民還很積極,能收集上一些米面油等捐贈品。可後來,居民就只有捐贈舊衣服的了。效益好的駐街企業,到年節大多直接把捐贈物品送到困難戶手中,久而久之慈善超市就形同虛設了。

  采訪中,家住香坊區的低保戶李女士說,幾年前,社區開起了慈善超市,她去過幾次,想領點日用品,可是申請手續很麻煩,而且超市裡就有些舊衣服,自己需要的米面油和牙刷等日用品卻沒有,“這樣的超市對於低保戶好像沒什麼幫助。”

  “一些慈善超市成了‘中轉站’、‘救濟站’,只有在發放救濟物資時纔開門,根本無法發揮日常救濟功能。”采訪中,道裡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很多慈善超市都遇到了市民捐助與困難居民需求不對應的情況,這種錯位的供求關系使慈善超市的路越走越窄,逐漸陷入尷尬境地。

  樣板江橋社區的別樣紅火

  記者走訪發現,在眾多慈善超市遇冷的同時,道裡區江橋社區的慈善超市卻很紅火,在近20平方米的小屋內,牙膏、香皂、衣服、被褥等日用品一應俱全。

  江橋社區趙主任告訴記者,他們經常與駐街單位溝通,宣傳慈善超市,同時在網上公布低保人員的需求,社區依靠自己“造血”,捐贈物資不斷。對於市民捐贈的舊衣服,如果沒有低保戶領取,工作人員會及時送到轄區內的困難打工人員家中,這樣既節省了屋內空間,又幫助了困難群眾。“慈善超市”成立3年來,共組織企業捐助大米120餘袋、白面200餘袋、豆油260餘桶、衣物1600餘件、日用品230餘件。

  出路完善“造血”盤活慈善超市

  據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石處長介紹,目前,哈市有慈善超市100餘家,但都存在只出血、不造血的難題,大都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除此之外,缺乏管理、資金不足、捐贈持續性差、公民慈善意識薄弱等問題,也使大部分慈善超市成為了救濟站,結果造成“捐之無用,用之不捐”的局面。

  針對冰城百家慈善超市的不同現狀,我市有關社會學專家認為,“盤活”慈善超市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為提高居民和企業慈善意識,實現居民日常捐贈,各社區應廣泛吸納慈善義工參與、傳播慈善公益精神,讓更多的人了解慈善超市;其次,利用網絡、媒體、社區公示欄、社區辦報以及社區經常性捐助點,定期向社會發布捐贈需求信息,調節供需矛盾,引導市民的捐助方向。同時,還應積極與社會慈善機構和社團取得聯系,或與機關企事業單位結對子,組織義賣等慈善活動,從中獲得定期捐助,從而實現“造血”,形成良性循環。此外,還需建立嚴格的運作和監管機制,包括捐贈物品的來源和去處,分發和存儲制度,賬目都應當公開,保證慈善超市運行公正、透明;此外,慈善超市還應繼續接收舊衣物等,將城市低保市民不願受助的物品發往城鄉接合部、農村甚至偏遠山區等,使有限資源發揮更大效應。同時,還應動員一些愛心企業進行長期捐贈,比如服裝廠的舊款衣服,皮鞋廠的斷碼皮鞋,超市裡外包裝受損的日用品等等。

  背景新聞

  慈善超市起源於美國。主要業務是接受、處理、銷售居民捐贈的舊物。

  2004年,按照省民政廳相關通知,哈市各街道辦事處建立起100個“慈善超市”,每個超市建設規模在30平方米以上,並懸掛“慈善超市”統一標志。超市捐贈物資大多來自政府財政補貼和企事業單位與個人捐助三大渠道,免費領取對象為轄區低保和貧困居民。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