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揭秘哈爾濱真假『茅臺』渠道 銷售鏈條撲朔迷離
2012-03-15 15:25:4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金鳴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5日訊 值此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之際,回顧哈爾濱茅臺酒市場,2011年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各大超市、茅臺專賣店、酒類批發市場、酒類專賣管理局、賣假酒人、造假酒人、專賣店經營者、茅臺打假人員,為讀者還原一個真假“茅臺酒”哈爾濱渠道之謎。

  價格疑雲

  事件回放:

  2011年“十一”期間,哈爾濱市民劉先生在購買茅臺酒時遇到了煩心事,53度的“飛天”茅臺酒在兩個超市的價格相差懸殊。在麥德龍超市,售價1580元,而在北京華聯超市,售價為1380元。在麥德龍超市購買了12瓶53度“飛天”茅臺酒的劉先生,整整多花了2400元。而麥德龍方面稱,除非能證明這些茅臺為假冒偽劣商品,否則是不會退貨的。

  渠道秘密:

  一箱茅臺酒的價格相差2400元,業內人士歸結為渠道的問題,那麼,哈爾濱市面上的茅臺酒都是從哪裡來的,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渠道呢?

  美國營銷協會(AMA)對渠道的定義是:公司內部的組織單位和公司外部的代理商、批發商與零售商的結構。

  北京華聯超市和麥德龍這樣的大型超市,屬於零售商和批發商。據了解,黑龍江全境共有25個茅臺酒專賣店,其中哈市有11個。這些專賣店屬於外部代理商部分。

  以上這些茅臺酒的賣家就屬於正規渠道。而在非正規渠道領域包括,專賣店的正規貨品被下面的經銷商“串貨”賣和假茅臺酒銷售渠道及網上售賣茅臺酒渠道。

  正規渠道:

  真茅臺專賣店:酒廠24小時監控

  記者走訪了哈爾濱11家專賣店中的5家了解到,正規專賣店的茅臺酒都是由廠家訂單式發送到的,專賣店也需要看廠家的臉色。

  記者在一家“國酒茅臺”專賣店看到,店面的一層和二層都裝有全方位的攝像頭,據店員介紹,這裡的監控設備是廠家安裝的,24小時工作,為的是保證在銷售過程中不出問題。

  記者通過一位業內人士了解到,正規的茅臺進貨渠道是這樣的:每一年,專賣店都和茅臺酒廠簽訂合同,按噸訂貨,茅臺酒從酒廠出來後,通過廠家的物流進行運輸。運輸的車輛上都裝有GPS,車到哈爾濱後所有專賣店人到齊後再進行開櫃收貨。每一瓶酒都有貨運隨附單、生產日期、批號、瓶碼號,保證身份無誤。

  記者了解到,除了從專賣店購買茅臺酒以外,一些有能力的人士還可以從香港或國外,甚至直接從茅臺酒廠進一些小批量的茅臺酒。

  非正規渠道:

  “串貨”賺差價

  記者走訪哈爾濱南極市場一樓酒類專區發現,這裡雖然沒有茅臺酒專賣店,但在一些酒家貨架上依然可以找到茅臺酒的蹤跡。

  “這38度的飛天,我要買10瓶,多少錢?”在一家同時經營五糧液、茅臺酒、水井坊、劍南春等多種名酒的店面,記者問道。“10瓶啊,我得問問,我這裡沒有那麼多。”兩分鍾後,記者得到這樣的答復。“現在是635元,10瓶6100元,節前茅臺都緊俏,我這都得排隊定,你要是要,我就讓人去別人那裡幫你串幾瓶過來。”“保真麼?”“必須的,都是從專賣店裡拿來的。”

  倒個手,從中賺個差價,在商業內部很平常,但市民在購買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哈爾濱市酒類專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提醒市民,即便是這樣的零售商,消費者也應該注意,索取購物憑證。


  圈內人揭秘老茅臺造假

  老行家不敢收茅臺

  “玩古董的人現在都開始玩老茅臺了,喝一瓶少一瓶的老茅臺價格肯定會越來越高。”

  半年前,哈爾濱老茅臺玩家王信(化名)曾興奮地告訴記者。然而僅僅時隔半年,王新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興奮勁。

  “這些假酒販子花1萬元錢收來舊酒瓶,再用生產於上世紀80年代的塑封把酒瓶封好,從外觀上看,真酒假酒已經無法辨別了。假酒太多了,反正我現在是不敢收了。”2011年9月22日,聲音中帶著疲憊的王信告訴記者。

  目前哈爾濱市面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老茅臺酒售價大概是4萬元左右。即使品相差一些,售價也不會低於3萬元。這樣算下來,造一瓶假酒,扣除成本,可以獲得接近兩萬元的利潤,難怪有很多造假者鋌而走險。

  至於老茅臺的造假地究竟在哪裡,目前還無從得知,依舊是不可告人的秘密。

  但在王信看來,“肯定不在東北”。“因為老塑封在東北地區根本就找不到。”

  權威支招:

  買茅臺,去專賣店查“身份”

  在買到假酒的問題上,記者從哈市酒類專賣管理局了解到,市民在購買酒時可以向商家索要《酒類流通隨附單》,它是酒的“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假酒。

  記者從哈市酒類專賣管理局獲悉,根據規定,除啤酒、藥酒、保健酒及料酒以外,白酒、紅酒等酒類在流通過程中都必須帶有酒類流通隨附單,流通過程中的任何環節都須在隨附單中記錄在案。消費者在飯店、超市、酒吧等場所購買酒類商品時,可主動要求查看與所購酒類商品相對應的隨附單。對沒有隨附單或貨單不符的,就不要購買,同時可向酒類監管部門舉報。

  隨附單是國家商務部監制的帶有防偽標識的表樣,單上印有生產批號、日期、品名、規格及12位阿拉伯數字編號。

  記者了解到,通過隨附單制度,可以實現酒類出廠到銷售終端的全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一旦發現假酒、劣酒或發生酒瓶爆炸之類的事件,消費者可以從零售渠道追溯到廠家進行索賠,監管部門查處不法酒廠和批發零售企業也有了法律依據。

  消費者要想買到真茅臺,要從茅臺酒官方網站上認證的11家市內專賣店購買。

  網店茅臺:一瓶高仿只售300元

  “專業做高仿茅臺,正宗茅臺酒材料,相似度98%。”隨便在網上搜索,這樣的帖子就會彈出來,還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和多張產品圖片。

  記者電話聯系到一位孫姓老板,這位還沒睡醒的孫老板告訴記者,38度茅臺我們基本不做,現在主要做53度和五星、15年和30年的高仿茅臺。說是高仿,酒能保證肯定沒有問題,是用低一點檔次的茅臺做“酒基”,包裝上和真品包裝一樣,就是有點鮮艷,不和真包裝放在一起比較,肯定看不出來。53度的茅臺,我只賣300元。市場價是1000多。包裝防偽來自上海,工商局、打假辦都認不出來。至於說發票,你要,我也可以幫你做。

  “造假手段花樣翻新,利用網絡、現代交通工具,如‘螞蟻搬家’一樣將假茅臺酒賣到全國各地。”貴州省公安廳刑偵總隊一位長期從事茅臺打假的負責人說。

  造假暴利究竟有多高?業內人士幫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斤酒加上包裝,成本一兩百元,而每瓶的市場終端銷售價格達到800元以上,利潤翻了好幾番。

  茅臺酒造假成本和犯罪成本不成比例。記者在我市酒類專賣管理局采訪了解到,售賣假酒在50000元以下的都不能構成刑事罪,只能罰款。而涉及商標侵權的犯罪行為,最高刑罰也僅為7年。


  打假之路困難重重

  茅臺酒自誕生其一直纏繞著兩個有爭議的標簽:漲價和假酒。在打假的路上困難重重,茅臺酒廠董事長更是聲稱已投入1億餘元打假。

  茅臺打假首先是舉報困難,買茅臺的很多人是為了送禮,試想一下,誰要是真的收了假茅臺會說,你送我的酒是假的?

  事件回放:

  2008年8月20日,道外區祥泰名苑8號樓8號倉庫的卷簾門徐徐卷起,趙華(化名)正准備進去往自己的紅旗轎車上裝酒。這時,蹲守良久的市酒類專賣管理局的工作人員突然出現,將整個倉庫的酒類查扣,後經鑒定,均為假酒。僅在這次行動中就查獲假冒酒類商品1324瓶案值48700元。

  據趙華供述,在他這裡,茅臺、五糧液、水井坊酒的批發價僅為320元/箱,每箱6瓶。平均每瓶53.3元。他是在南極市場守候,看見有進貨意向的人就會上前聯系。我市酒類專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歷年來我市通過群眾舉報破獲的一起重大案件。

  銷售鏈條撲朔迷離

  像趙華這樣的大案,在工商部門查扣的已經算很多。據了解,工商部門在零售終端一般只查獲數量不多的假酒,構不成犯罪,也無法移送公安機關立案處罰,實踐中很難查清假酒的來源及渠道。

  退一步講,即使消費者發現是假酒,執法部門要挖出整個假酒的生產、銷售鏈條亦不是一件易事。

  多位工商系統人士稱,實踐中很難查清假酒的來源及渠道,被查的零售者往往不知道假酒的供貨方,很多超市和酒水行都是“(供貨商)送貨上門,只認得那麼一個人,電話都不留”。即使追查到供貨的上家,但往往連賬本都沒有,“假酒來自哪裡、銷售了多少都無法追查,很難深挖。有些販運、銷售假酒者,抵觸情緒強,拒不交代。”

  遇到這種障礙,工商部門就無法深入調查,因為工商執法人員不像警方那樣擁有技術手段,可以采取各種偵查方式。由於工商部門在零售終端一般只查獲數量不多的假酒,構不成犯罪,也無法移送公安機關立案處理。於是媒體上更多的是這樣的新聞:某地工商部門接到舉報,查到假酒後,對銷售者的假酒全部沒收,同時處以罰款,但假酒從何而來卻不了了之。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