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3月19日訊 哈爾濱市市民周言是個時尚人,熱衷網購,他在享受淘貨樂趣的同時,更享受著送貨上門的便捷。但最近,周言苦惱地對記者說,這種便捷現在卻讓他有點『哭笑不得』。周言住在道外區的一棟老樓裡,一層樓有四五家住戶,外人根本分不清哪家是1號,哪家是2號,每次快遞員來或是站在院子裡喊,或是站在樓道裡喊,為此鄰居們已經『警告』過他多次:以後快遞員再這麼喊,你就寫個門牌掛在窗外好了。
無獨有偶,市民李女士也遭遇了沒有戶牌的苦惱。李女士家住道裡區某小區3單元501室,該小區是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用於標注各家位置的搪瓷牌早不見了蹤影,一個樓層3家住戶,只能按樓梯猜測一門和三門。一個月前,503的住戶開始賣房子,由於沒有戶牌,來看房子的人經常敲錯李女士家的門,有個周末,李女士數了一下,家裡的門鈴一共被按響了10次,無奈之下,她只好用紙寫上『對門賣房』的字樣貼在門外。
在安達街、安固街、安順街等老居民區,記者看到家家戶戶門上戶牌的位置都被小廣告佔據著,根本分辨不出來是幾號。郵遞員孫明告訴記者,樓內的戶牌比較混亂,有的是廣告商貼的,有的是居民自己手寫的,他們即使天天送信也有走『迷糊』的時候。安化街居民郭大娘說,現在大家上網購物、叫外賣、送牛奶、買賣二手房的多了,敲錯門的事兒幾乎天天都有。
『在居民區走訪中,這種戶牌缺失現象挺普遍。』據南崗區民政局地名科孫光仁科長介紹,像這些老的居民區當年進戶時,樓道內都有搪瓷的戶牌,幾十年過去了,這些戶牌早已經丟失,政府部門沒有集中補設過,居民自己也沒在意,現在用的多了就感覺發蒙了。
哈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孟處長說,按照相關規定,戶牌是由民政部門指定廠家制作,統一樣式、尺寸和材質,而後由街道辦事處編號核發,但由於戶牌涉及面較廣,數量較大,民政部門將在進行調研後再進行規劃整治。出於便民考慮,市民可以暫時制作一些個性化戶牌,方便戶籍管理、信件投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