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哈爾濱超市蔬菜價格『不親民』 菜農『入超』成本高
2012-03-19 07:28:36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徐建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9日訊 據哈爾濱市物價局監測數據顯示,上周,哈爾濱市芹菜、尖椒和青椒3種蔬菜零售價格與大上周相比,最大漲幅均達到20%左右。其中芹菜和尖椒的價格上漲屬於季節性蔬菜供需關系造成的正常調價,而青椒的批發價下降,零售價卻上漲的原因是個別超市、商販加價過高造成的。近年來,哈爾濱市相關職能部門大力提倡“農超對接”,希望將農民種植的新鮮無公害蔬菜直接擺上超市貨架,讓市民可在第一時間買到質高價廉的地產菜,可為什麼一些超市的蔬菜價格還是這麼貴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現狀 菜農紛紛從大型超市撤退

  近幾年來,哈爾濱市政府部門一直大力提倡“農超對接”,希望通過這一途徑,將農民種植的新鮮無公害蔬菜直接擺上超市貨架,讓市民可以在第一時間買到質高價廉的地產菜,可記者通過對哈爾濱市多家大型超市和蔬菜生產基地走訪後了解到,近年來哈爾濱市“農超對接”進程一直在原地踏步,一些曾進入過超市的蔬菜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幾乎都因損失慘重、微利或不堪“受氣”而紛紛從大型超市退步抽身。

  近半個月,記者走訪了遠大、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十幾家大型超市,看到超市內的淨菜價格都貴得“離譜”,而普通大路菜雖有一部分比市場價略低,但質量良莠不齊。市民劉女士說:“農超對接了,超市裡的蔬菜應該比外面商販賣的質量好啊,可這裡的菜除了淨菜外,普通老百姓能買得起的,質量都比商販賣的差。”

  原因 “入超”費用太高菜農承擔不起

  記者采訪了市蔬菜處負責人,據她介紹,近年來哈爾濱市蔬菜“農超對接”搞得一直都不好,主要原因是進入超市的費用太高,“菜農”承擔不起,有的還要冒賠本的風險。

  新發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的徐煥臣告訴記者,他們曾進過超市,但因為哈爾濱市各大超市幾乎都要進店費、條碼費等諸多費用,他們實在承擔不起,所以乾脆退出超市,專門與大專院校和機關單位合作,實施訂單送貨,比進超市強多了。

  為什麼“農”和“超”難以對接?專門從事蔬菜配送的張經理說:“進入大型超市門檻費高得嚇人。”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蔬菜進入超市需要進店費、條碼費、裝修費、促銷費、扣點,僅這些進店前期費用就得近40萬元。同時,我們還得配備銷售人員,月薪最低2400元,超額完成銷售任務還得給提成,業務員、司機、冷櫃等投入,再加上繳稅,這個費用太大了,得賣多少菜纔能賺回成本?”

  張經理說,前期費用本來就高得離譜兒。進店後,你想搞促銷,還得給超市主管“進貢”,否則,今天黃瓜賣得好,他不給你一次性下單子,上午一張單、中午一張單、下午一張單,往返車馬費都得自己拿。蔬菜當天賣不出去,晚上想降價銷售,不行,得全部銷毀。丟菜、損失都是供貨方的,他們只按收款結賬計算,最多時送去一萬斤蔬菜,只體現售出8000多斤,剩下的兩千多斤就不知去向了。張經理說:“像這樣的‘農超對接’,我們還敢進嗎?這樣的氣誰能受得起?超市的蔬菜價格不高能賺回成本嗎?”

  外地經驗 超市降低門檻市民多得實惠

  由於蔬菜合作社、蔬菜配送中心、種菜大戶對超市望而卻步,使哈爾濱市“農超對接”幾乎流於形式,市民想在超市買到質優價廉的蔬菜還是願景。

  張經理告訴記者,他非常想把“農超對接”做好,給市民帶來實惠。為此,他曾到山東、杭州等地考察,發現那裡的“農超對接”,蔬菜進入超市幾乎沒有任何費用,市民吃到的都是從基地直接進超市的最新鮮蔬菜。

  據張經理介紹,如果像山東、杭州等地那樣搞“農超對接”,超市裡的蔬菜價格會比現在降一半,因為減少了基地至批發商、再到小商販等環節,超市裡的蔬菜質量、價格都會比市場零售商販的低,那樣菜農、消費者纔能真真正正享受到“農超對接”給大家帶來的實惠。讓張經理看到希望的是,少數商家開始支持政府“農超對接”倡導。他對記者說:“我進入中央商城超市是零費用,哈一百兩個超市也幾乎不收我們什麼費用,如果哈爾濱市各大超市都能把門檻降下來,市民在超市購買質優價廉、新鮮綠色蔬菜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責任編輯:邵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