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家骨灰寄存處在牌子上打出“大慶市殯儀館”的名稱。
東北網3月21日訊 3月18日,市民劉福林(化名)反映,在紅崗區圖強小區附近有一個骨灰寄存處,打著大慶市殯儀館的旗號招攬生意。
3月20日,記者對此事進行了暗訪。
打著市殯儀館旗號攬活
很多大慶人都知道圖強小區附近有一個骨灰寄存處,但不知道誰在經營,它距離薩大路不到600米,緊鄰南三路,一個20多米高的紅磚大煙囪十分顯眼。
據劉福林講,這個骨灰寄存處的生意很紅火,很多人把親屬的骨灰送到那裡去存放。由於那裡沒有停車場,祭奠者的車就停在路旁,經常造成交通擁堵。
3月20日9時許,記者來到這個骨灰寄存處。骨灰寄存處的大門口停著七八輛車,一些戴孝的人走進大院。記者看到,大院的門口掛著一個牌子,牌子上打出了“大慶市殯儀館”的名稱,還列出了經營范圍。
“我家的一個親屬剛剛去世,骨灰就寄存在這裡,親屬結伴來祭拜一下。”一位逝者家屬說,這裡沒有那麼多規矩,燒紙、祭奠比較隨便,他有幾個同事也在這裡寄存了親屬的骨灰。
寄存處兼辦存放遺體業務
隨後,記者以諮詢業務為名走進院子門口的一間平房,並與平房內的一名中年女子聊了起來。
記者看到,屋子內除了辦公桌、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外,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堆放金元寶、黃紙等祭祀用品。
記者詢問這裡是否能夠存放遺體,女子表示可以存放,具體業務得跟一名姓高的人說。
幾分鍾後,高某走進平房,女子隨即將記者引薦給高某。
高某說,他們這裡能寄存遺體,冷櫃是最普通的那種,每天300元。
高某建議:“如果遺體得火化,最好直接把遺體送到殯儀館;要是想寄存骨灰,可以把遺體火化完再把骨灰拿過來寄存。”
記者了解到,把骨灰寄存到這裡,要根據“格子”的大小按年付費,最便宜的95元/年,最貴的255元/年。
采訪過程中,除了骨灰寄存業務外,高某還向記者介紹起了運送遺體、聯系白事先生等業務。“我們運送遺體每公裡最多七八元錢,比市殯儀館便宜多了。”高某說。
據了解,《黑龍江省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死亡者遺體的運送業務應當由殯葬服務機構承辦,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經營遺體運送業務。如果非殯葬管理機構經營遺體運送業務的,不僅會被依法取締,還會被處以1萬元至2萬元罰款。
一位從事殯葬工作的管理人員表示,“黑靈車”不具備對拉運遺體車輛嚴格衛生消毒、統一停放的條件,容易造成病毒、病菌的傳播,污染環境。
工作人員自稱民政部門給發工資
記者問高某,把親屬骨灰存在這裡是否安全?這個地方會不會被取締?
“肯定不會,我們跟市殯儀館一樣,都是‘公家單位’,民政局按月給我們開工資。”高某說。
高某振振有詞,但他的說法讓記者將信將疑。
事後,記者針對此事向市殯儀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求證。該負責人表示,他們與這個骨灰寄存處沒有一點關系,這個地方已經被個人買下了。
對於“公家單位”、“民政局發工資”的說法,該負責人表示,高某的說法沒有根據。
據了解,建立骨灰堂、殯儀服務站必須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並報市(行署)民政部門備案。然而,采訪時,高某並未向記者提供任何審批手續。
在記者的要求下,高某把記者帶到院子裡的一間骨灰寄存間。
記者在這裡看到,這個屋子裡擺放著七八排骨灰架,有小格子的,也有大格子的。“空位有的是。”高某說。
在這個大院裡,記者還看到,除了高某帶記者去的那處骨灰寄存間外,用於骨灰存放的地方至少還有兩處。
高某說,幾乎每天都有人到他們這裡寄存親屬的骨灰,現在已經存了4000多盒了。除了附近的居民就近到這裡寄存親屬骨灰外,很多外區域的人也到這裡寄存骨灰。
按照高某的說法,記者粗略地計算了一下,這個骨灰寄存處一年下來光骨灰寄存一項收費,就能從中獲利幾十萬。
建立殯葬設施必須報批
省民政廳的工作人員表示,現行的《黑龍江省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各地新建殯葬設施,應當在全省殯葬設施規劃內進行,建立殯葬設施須按程序報批。
該工作人員說,違反本規定,未按全省總體規劃要求,擅自新建殯葬設施的,由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等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1萬元至5萬元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