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春耕時節,在我省西部典型乾旱區龍江、甘南、泰來等地,農民正全力以赴打井抗旱,多方組織水源,利用即將到來的回暖天氣全面搞好大田播種,確保今年農業生產再登新臺階。
『以前用小井灌溉,一畝地灌溉一次得3小時,耗2.5斤柴油,這回投資1.4萬元打一眼9寸80多米深井,灌溉速度提高了,省時還提高土壤溫度,一畝地增產50公斤不成問題。』今年計劃種植82畝耕地的泰來縣克利鎮紅旗村農民黃健胸有成竹地說。
旱改水工程推進水田開發
齊齊哈爾市由於去秋長時間持續性少雨,今春回暖期氣溫變化幅度大,大風天氣多,加重表層土壤跑?,使後期旱情進一步發展。目前,全市耕地缺水缺?面積2800萬畝。
面對嚴重旱情,市水利部門在確保大部分耕地春耕用水的前提下,重點實施抗旱水源、節水灌溉、水庫消險、小型蓄水等四大工程,提高綜合抗旱能力。目前,全市有抗旱井13.4萬眼,水庫144座,塘壩及蓄水溝池2200多個,提水泵站500餘個,能保證全市1200萬畝旱田坐濾水、360萬畝水田、464萬畝節水灌溉等近2100萬畝耕地用水。
這個市積極推進旱改水工程,大力推進中北引擴建配套灌區、泰來抗旱灌溉引水、衛星灌區、音河灌區、江東灌區節水改造與續建配套等重點工程建設,為水田開發提供根本保障。同時,以泰來、甘南、富裕等地下、地表水豐富地區為重點,積極發展打井、建小塘壩、小泵站、小自流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新增水田43萬畝。重點建設了『5帶35條鏈』,即以北市區為中心,向外輻射形成了5條節水噴灌帶,各縣(市)區以縣城所在地為中心,向外輻射形成了35條節水噴灌鏈,初步構建起網絡化發展格局。
持之以恆全面開展抗旱
針對經常性的旱情,這個市開展了嫩江乾流齊齊哈爾市城區堤防工程為主的達標工程建設,啟動實施甘南長嶺河、龍江罕達罕河、依安泰西河、雙陽河、泰來二龍濤河治理工程,使城區堤防和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標准明顯提高。重點實施甘南縣全勝,拜泉縣反美、豐收,克東縣東風水庫消險加固工程。組織打井隊伍30個,新打抗旱水源井7354眼,新購抗旱設備7779臺套,維修機電井1.83萬眼,完成抗旱澆灌面積752萬畝。
全市還進一步完善『十二五』水務規劃修編,通過完善規劃修編,增加中型灌區骨乾田間配套26處、中河流治理5條、小河流治理15條、澇區治理16處、城區排乾工程1處、尼爾基下游灌區骨乾和田間配套1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處,共66個項目儲備,投資額達97.29億元。
強力推進節水增糧行動
國家在東北實施節水增糧行動以來,齊齊哈爾市全力以赴,通過舉辦培訓班和算賬對比,宣傳國家節水增糧行動的政策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按照實行『一個傾斜(向西部重旱區傾斜),突出兩個重點(玉米和高效作物),實行三個優先(水源電力條件好的地方、土地規模經營好的地方,農民積極性高的地方)』的原則,制定節水增糧行動發展規劃。今年已落實高效節水面積85萬畝,是計劃的1.11倍。
各縣(市)區把節水增糧行動作為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采取歇人不歇機的辦法,晝夜施工,強力推進,確保5月1日前全面完成今年節水增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