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陳光標來了要投3億搞環保 引薦幾百名企業家龍江『掘金』
2012-03-22 10:43:02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偉俏 宋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2日訊 20日10時,哈爾濱華旗飯店,陳光標的房間。19日深夜飛哈的陳光標,臉上倦意未消。

  陳光標,有人認為這位“中國首善”多數做法是作秀,更有人對他的“高調行善”不認可……眾多非議、各種不同聲音交織,讓陳光標無論走到哪,絕對是明星級人物,面對記者采訪,所有問題他都不回避。

  他此行來哈,准備投資3億搞環保,更拉來幾百名企業家到龍江考察投資。他認為,財富如水,一杯水可以自己喝,一桶水可以存在家,當你擁有一條河時,就要與人分享;他無奈,質疑太多,之所以高調慈善是想帶動更多人做慈善,搞創新型慈善,從慈善到投資,相當於從送“魚”到送“釣魚竿”……

  談項目:

  最喜歡環保產業

  這個有著“中國首善”頭銜之稱的新聞人物,他是乾什麼的?他的錢來自哪裡?

  陳光標給出了答案。他是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現在的產業是國內最大的高科技環保拆除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能把建築垃圾二次利用的公司。

  說起環保,陳光標滔滔不絕,正是這個他最喜歡的產業,支橕著他的慈善事業和一切花銷。“我們企業進口的‘變形金剛’設備,把建築垃圾與廢舊鋼筋分離變成乒乓球大小的顆粒,然後垃圾以二三十塊錢一噸的價格賣出去做路基輔料。光這個項目,一年的營業產值大約在70億,這還不包括廢舊鋼筋。”

  這個話題與其此行來龍江考察投資緊密相扣。“我對黑龍江的環保產業投資意向非常明確。目前,黑龍江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等還處於填埋狀態,對於耕地佔用、環境保護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很想對黑龍江的環保產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此次有投資3億元建設建築垃圾、生活垃圾處理產業的意向。同時,我還想引進德國和美國的先進技術,對黑龍江的秸稈再利用進行嘗試。”

  談此行:

  這是南北交流合作共贏的機會

  陳光標這次來哈的身份很重要,他是此次我省與外埠企業項目交流合作會的組織者。

  去年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哈,看到冰天雪地的城市、快速發展的哈爾濱、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寬松的政策環境,讓陳光標看到了新的創業基因。

  陳光標說,許多年以前,他就知道黑龍江為了國家的糧食、能源安全,承擔著重要的使命與責任。決定來此投資後,他在全國兩會期間,向企業家代表委員發出倡議,到祖國“糧倉”黑龍江去考察投資。他的倡議很快得到了出席兩會的企業家的積極回應,短短5天的時間裡,就有400餘位知名企業家報名。

  陳光標說,這是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黑龍江新形象、新發展的好機會。也是一次南北交流,促進各地企業家共同把握在黑龍江發展的機遇,合作共贏、共創輝煌的契機。在這次報名參加活動的民企中,上市公司超30家,企業年銷售額及資產合計超6000億。

  談投資:黑龍江是企業家轉型的“隱形金礦”

  “目前,中國企業正面臨轉型,黑龍江則是企業家轉型的‘隱形金礦’。黑龍江擁有礦產、林木、水利、生態資源等諸多優勢。如何讓這些寶貴的優勢轉化成加速發展的優勢,轉化為迅速改善民生的成果,這需要我們通過大力合作,將資源優勢與觀念優勢、管理優勢、市場優勢、資金優勢等有機結合起來,需要我們有效打通優勢與成功之間的路徑,我個人覺得就是要加強企業與政府、企業與企業、企業與項目之間的互動。”陳光標表示。

  “來之前,他們已經開始研究黑龍江了。我所知道的一個企業家,看中了黑龍江的木材資源,准備投資一個項目,將木材切成塊、做成半成品再出售。”陳光標說,此次前來的企業中,已經有二三十家企業確定投資的地點在雞西、牡丹江、森工林業等部門,投資的行業集中在綠色食品、養殖業深加工等方面。

  談轉型:從慈善到投資,相當於從送“魚”到送“釣魚竿”

  “從慈善到投資,這是創新型慈善,以前帶著企業家捐錢,現在帶著企業家投資,相當於從送‘魚’到送‘釣魚竿’。”陳光標說,慈善是他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次交流合作會是他慈善事業的轉型。

  從個人慈善捐贈到倡導企業家投身公益慈善,再到組織企業家赴邊遠地區考察,近些年,陳光標一直在探討慈善行動的轉型創新。

  早在2005年,他就曾組織400多名民營企業家赴蘇北宿遷投資考察,並在當地捐贈了500多臺教學電腦和6輛商務車。從那以後,陳光標就開始探索組織帶領民營企業家進行慈善考察活動,足跡遍布四川、雲南等地。

  “今年我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將公司利潤的50%以上拿出來做慈善,在這個基礎上,探索慈善制度建設和慈善形式的創新。”

  談家人:舉家致力於環保常帶兒子去貧困山區

  說起家人、孩子這個話題。采訪氛圍立即輕松起來。

  慈善和環保,都是綠色,生機盎然。綠色能當名字用,這事兒只有陳光標能做。2009年,他動員全家都改了名,他叫陳低碳,妻子改成了張綠色,兩個兒子一個叫陳環境,另一個叫陳環保。之所以這樣做,陳光標的目的是為了傳遞一個信息,今後,他們一家人都將致力於中國的環保事業。

  陳光標經常帶他的兩個孩子出席一些慈善活動,也會去貧困山區。“我要引導他們懂得感恩社會和包容社會,我希望他們長大了和我一樣,一輩子從事環保產業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

  “我父母和妻子對我行事高調的作風有不同的看法。他們一方面支持我做慈善,一方面希望我能低調一些。我父親還給我寫過一幅字叫‘高調行善、低調做人’。現在,我會進行一些調整,在宣傳方面稍微低調一些。”

  談高調慈善:

  希望帶動更多的人

  一起做慈善

  質疑陳光標的人稱陳光標的高調慈善為“暴力慈善”。面對質疑,陳光標認為自己的慈善不是高調,而是中國慈善事業的需要。

  他認為,慈善的方式有高調和低調之分,而沒有暴力之說。高調做慈善是希望帶動更多的人一起行動起來,這是社會需要的一種大善,絕不是什麼暴力。“不管怎樣,我都不會動搖慈善助人的初衷和決心,堅持做慈善和環保是我一生不變的選擇,也是我人生價值和意義所在。”

  面對各方的質疑,陳光標說:“如果質疑我的人有愛心,就請您和我一起行動,一起做慈善。因此慈善不在於你用什麼方式做,最關鍵的是你做了沒有。事實上,這幾年許多人在我的帶動下行動起來了,這讓我很欣慰、也很感動。”

  在2012年的春天來到黑龍江,陳光標這一年要在這裡東奔西走,要投資,要做慈善。

  精彩語錄

  慈善不在於你用什麼方式做,最關鍵的是你做了沒有。

  搞創新型慈善,從慈善到投資,相當於從送“魚”到送“釣魚竿”。

  堅持做慈善和環保是我一生不變的選擇,也是我人生價值和意義所在。

  今年我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將公司利潤的50%以上拿出來做慈善。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