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2日訊 樺川縣把改善民生作為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並把民生工程確定為全縣六項重點工程之一全力推進,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
2011年,這個縣加大了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全縣用於改善民生的投入達3.6億元。使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教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建和改擴建教學樓、生活用房等共計33棟6.1萬平方米;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昇,縣醫院實現了標准化建設,完成了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通過國家驗收。全面完成城鄉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標准化、規范化建設,率先實現全省“數字化人口計生地理信息系統”。改造棚戶區100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13.7萬平方米。
城鄉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成功舉辦了第三屆群眾文化藝術節。沿江休閑廣場、體育休閑廣場、養老服務中心等項目建成並投入使用;完成了工人文化宮、老乾部活動中心的維修改造;鄉鎮綜合文化站、行政村農家書屋建設和農民健身場地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全覆蓋,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
就業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縣就業部門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中介機構作用,廣泛收集各地企業用工信息,認真開展政策諮詢、信息發布、求職登記等“一站式”和“貼近式”就業服務。圍繞再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兩個活動主題,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吸引了1000多名農民工和大中專畢業生參加,共填寫求職登記表400餘份,簽訂用工協議200餘份。同時,加大服務力度積極扶持能人創業。加大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力度,貸款比例從1:3擴大到1:5,通過舉辦創業培訓班,聘請SYB講師對創業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協調工商稅務部門落實稅收減免政策,對創業項目進行跟蹤扶持服務。全年共發放貸款1200萬元,通過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創業項目540個,直接拉動就業1620多人。與此同時,對那些缺乏一技之長的待就業人員組織參加培訓班,提高其素質和就業技能。全年為有培訓願望的下崗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復員轉業退役軍人等免費舉辦各種技能培訓班3640人次。並且,健全了就業援助制度。對生活困難、急需就業的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多渠道提供空崗信息等多種手段,給予及時就業安置。全年共提供公益性崗位1528個,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3785人。社會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全年新增養老保險人數300人,全縣參保職工共計8167人。全縣企業退休人員平均增資159元,及時為退休職工發放臨時價格補貼每月60元,有序地將地方所屬農林牧場納入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穩步開展,實現了病有所醫。城鎮職工參保率達99%;城鎮居民參保率達95%。全年共為1919參保人支付藥費1045萬元,減輕了參保者就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