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3月,劉相增指導水稻育秧工作。資料圖 |
東北網3月23日訊 (記者 顧碩)友誼農場作為“天下第一大場”,被譽為中國現代化大農業窗口,近幾年來都實現了總產年均21%的增速,為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維護國家和糧食食品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以黨委書記劉相增為核心的農場黨政班子帶領全場職工群眾認清形式,使廣大職工群眾都分享到了發展的豐碩成果,劉相增本人也憑著超強的工作能力、卓遠的戰略眼光和深切的愛民之情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劉相增任職友誼農場場長後,認真分析當前國家、墾區政策和市場機遇,緊緊抓住國家保障糧食安全戰略和墾區糧食增產戰略,多方聽取農業、農機、水利等專家意見,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挖掘糧食產能。2009-2012年四年分別新增水稻面積17萬畝、15萬畝、17萬畝,使水稻面積達到100萬畝;玉米面積同樣增加到50萬畝,使全場高產高效作物面積達到93.8%。
劉相增常講:“農戶認識有過程,很多人對水稻、玉米種植存在實際困難,這些我們都需要了解,乾部首先要認清形式,多打糧纔是農場發展的根本。”在工作方法上,劉相增始終強調要讓職工完全享受到上級及農場的優惠政策,將補貼以基礎投入、配套設施等間接方式讓農戶長期受益,“授之以漁”,幫助農戶走上自主、自富之路。
![]() |
劉相增到田間地頭為農戶進行作業指導。資料圖 |
一位職工群眾說道:“都是劉場長決策的好,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現代化大農機標准為切入,以科技管理為手段,超額完成了糧食增產目標。”……第四管理區有著十年種稻經歷的職工周振濤,2010年新增了150畝水田,總面積達到600畝,他高興的說,“劉場長的決策太英明了,給咱指了條致富路”。
劉相增總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工作,他說停滯發展是落後,發展慢了也是落後,只有不斷進步與創新,纔能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對於農機工作尤其如此,作為全國農機現代化示范窗口,友誼農場始終站在農機發展、應用的最前沿,劉相增極其重視農機發展,連續三年農機更新投資過億元,2011年投資1.2億元,購進農機設備3500臺套,重點引進大馬力機車、精量點播機、自動導航系統、高性能插秧機和水稻割曬機等設備,使農機總動力達到29.49萬千瓦,綜合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98%;為全年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農業的根本是農場的職工群眾創造的,農場堅持的大農業發展戰略從根本上是民生。”在農場經濟社會發速發展的過程中,工作中的困難與矛盾也逐漸突顯,主要表現在職工思想轉換慢、乾部工作力度不夠,部分群眾底子薄、發展慢等。針對這些困難與矛盾,以劉相增為中心的農場黨委加大了政策宣傳和職工培訓力度,強化現場會學習制度,劉相增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親看為農戶講政策,做示范,在每個生產環節都要跑遍所有的連隊、重點地號以及育秧園區,帶動領導乾部為農戶做好示范,讓領導乾部始終把農戶放在第一位。
劉相增用勤奮與叡智催生了友誼農場發展的新步伐,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劉相增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勞動競賽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榮譽和成就已成過去,劉相增又將友誼農場的發展目標定在了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上,實現水稻面積100萬畝、糧食總產100萬噸的新目標,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道德風尚、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服務職工的發展理念為友誼農場的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