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黑河
搜 索
黑河愛輝區四嘉子滿族鄉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2012-03-26 10:18:31 來源:黑河日報  作者:吳 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6日訊 走近愛輝區四嘉子滿族鄉,看到錯落有致的村莊房屋披著彩色的外衣,筆直平坦的水泥路一直伸向村屯。進了鄉裡,只見文化大院一派歡快景象,鑼鼓齊鳴,秧歌火熱;教室裡,書聲琅琅,傳遞著光明與希望……近年來,愛輝區四嘉子滿族鄉圍繞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致富增收兩個重點,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道路、飲水、住房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農民致富空間不斷拓寬,有力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僅2011年,小三家子村、小烏斯力村通過省新農村考核組驗收,晉昇為省級四星級村,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8450元。

  凝聚各方資源 集中力量推進

  為充分凝聚各方資源,四嘉子滿族鄉發揮自身主體作用,並把鄉、村和幫扶單位的有效資源凝聚到一起,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鄉黨委、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新農村建設工作,成立相關領導小組,抽調骨乾人員專門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各村充分發揮兩委班子、黨員乾部帶頭作用,引導農民全程參與,並積極邀請省軍區、省檢驗檢疫局、黑河軍分區等相關部門與包扶村屯開展對接,開展了一系列真幫實建的幫扶行動,凝聚了合力共建的力量。這些幫扶部門在爭取項目、爭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扶持農村主導產業等方面給予了該鄉大力支持,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同時,這個鄉認真實施政務、村務公開和“一事一議”制度,圓滿解決了涉及土地規劃、拆遷、籌資及村委會、中心廣場選址等群眾關注的問題。

  強化基礎建設構築發展平臺

  四嘉子滿族鄉堅持把改善生產生活環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讓百姓安居樂業。這個鄉結合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生態特征等要素,聘請有關專家編制完成了《愛輝區四嘉子鄉新農村建設近中遠期規劃》,對資源利用進行合理配置,為新農村建設工作導航。僅2011年,全鄉共投入資金822.9萬元用於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泥草房45戶,綠化面積64.5畝,安裝鐵柵欄1.37萬米,安裝塑鋼柵欄1500米,硬化邊溝5000米,房屋立面改造2.7萬立方米,更換房蓋彩鋼瓦2.5萬平方米,安裝塑鋼窗2300平方米。鄉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建設建築面積42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和佔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極大地豐富了村民文化活動。為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這個鄉強化民生工程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完善衛生服務網點建設,形成了輻射全鄉的公共醫療網絡。積極做好新農保參保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提昇了農民的生活質量。

  圍繞農民增收拓展致富空間

  為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四嘉子滿族鄉不斷優化種植結構,進一步提昇農業科技園區示范效能,廣泛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高效栽培、促早熟覆膜等技術,達到科技轉化效能目的。為加強麥豆輪作示范作用,四嘉子滿族鄉與北方種業共同在西四嘉子村實施麥豆輪作項目6000畝,實行品種、肥料、技術、播種、收獲五統一,實現信息、資金、技術資源共享,帶動全鄉農業生產向科學化發展。僅2011年,全鄉種植大豆3050公頃、小麥570公頃、玉米286公頃。這個鄉以小三家子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平臺,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生產模式,加快推動訂單農業發展。全鄉共簽訂黏玉米生產訂單180畝、白瓜子生產訂單75畝、馬鈴薯生產訂單60畝、蘿卜子生產訂單225畝,有效地降低了農民種植風險,保障了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為夯實農業基礎建設,2011年,西四嘉子村、卡倫山村新挖排澇溝7500米,完成土方2.1萬立方米,保護耕地260公頃。新打抗旱井17眼,新修農田路35公裡。與農場合作共建推進百萬畝農業示范帶工程,高標准完成秋整地9750畝。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