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3月26日訊 25日,以簽訂農機貿易合同近百項,總金額11.5億美元,現場銷售農機8900萬元的突出成果,為期3天、規模空前的農機博覽盛宴在實現了“政府滿意、企業高興、農民實惠”的預期目標後畫上圓滿句號。
3月23日至25日,國內外知名農機生產企業、經銷商、采購商及農機用戶5萬多人齊聚2012中俄(佳木斯)農機產品展銷洽談會,展示農機產品最新成果,感悟中俄農機合作共贏的巨大潛力和發展現代農業的廣闊前景。
定目標 打造“中國農機谷”
從2010年成功舉辦首屆中俄(佳木斯)農機展洽會開始,佳木斯就鎖定了農機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把佳木斯建成全國最大的集農業機械裝備研發、生產、物流、會展、銷售於一體的農機產業化中心,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農機谷”
佳木斯市市長孫?認為,建設“中國農機谷”,佳木斯具有得天獨厚的現代農業、區位交通、資源富集、政策環境、科技人纔等五大優勢。
佳木斯周邊遍布大農場、大林場、大煤礦,行政區內耕地面積超過2800萬畝,境內有20個省屬國有農場、2個森工林業局,還有一批高水平的農機科研院所,發展現代農機產業基礎條件優越。
與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和猶太自治州首府比羅比詹市隔江相望,擁有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個國際空港。同江中俄鐵路大橋開工在即,佳木斯對俄的江海聯運、陸海聯運將更加便利,對俄合作橋頭堡和樞紐站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
全市規模以上農機裝備制造生產企業有19戶,已形成擁有農業收獲、牽引、播種、整地機械及配套農機具等四大門類80餘種系列產品的農機制造體系。一批具有較強技術裝備、產品研發能力的農機制造企業群體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知名度。
2010年,當佳木斯市被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兩大現代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後,更激發了他們打造“中國農機谷”的信心。
建載體 “農機園”快速崛起
江蘇常發集團董事長黃小平無論如何也沒想到,他與佳木斯簽訂常發佳聯項目合同時還只是規劃在一張圖紙上的“佳木斯農機產業園”,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魔術般地在一片荒地上迅速崛起。園區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為企業如期開工生產奠定了基礎。
佳木斯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司雅娟告訴記者:“自2010年佳木斯市被列為全省重點發展的兩大現代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後,市委市政府決定加快農機園建設力度,規劃設計、征地拆遷、招商引資及基礎設施等一並啟動。”他們采取“保姆式”服務,全程跟蹤項目進展,第一時間為企業排懮解難。使農機園從零開始,“強行起飛”。
位於佳木斯市高新區內的農機產業園規劃面積800公頃。目前,重點建設的園區主乾道路和“三縱四橫”路網、給排水、供熱、燃氣、電力、通訊、消防、綠化、路燈等配套工程已全面完成。園區已引進客戶資源近200戶。江蘇常發集團重組佳木斯佳聯收獲公司,投資2.2億元建設年產5000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項目,省農機公司和北京融拓公司收購佳木斯北方機械廠,投資2.3億元建設年產萬臺大型耕整地機械項目等一批大項目已經落地建設。隨著這些大項目落戶園區,機械設備加工、液壓件制造、電鍍生產線等一大批配套項目隨之跟進。
目前,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已達35戶,被納入全省“9+4”重點產業園區。
到2015年,農機園計劃投資71.6億元,重點發展大型收獲機械、動力機械、大型農機具、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工程機械和農機配套產業。努力搭建農機產業支橕平臺和綜合服務體系,不斷提昇園區的承載能力。
辦展會 聚集“世界目光”
從2010年至今,佳木斯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三屆中俄農機展洽會。累計簽訂農機貿易與項目合同總金額30.15億美元;展出體現農業機械最新成果的種植、收獲、動力、工程等十大品類的數萬件展品;現場銷售農機2.1億元。共有來自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8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團、官員及國內25個省市、自治區的生產、經銷、采購商,農機農技專家學者和廣大農民15萬多人次參會。
連續三次參與展洽會組織工作的市商務局副局長呂平陽談起展會的變化十分感慨:“展會的主辦方由最初的3家,增加到6家。展區也從最初的設在馬路上移入現代化專業展館。在展會內容上,由最初的宣傳推介、產品展覽、項目合作,逐步向農機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農機市場建設、對接‘三農’等深層次領域拓展。使展會的承載力、輻射面和影響力不斷提昇。”
之所以能在兩年時間裡使展會的硬軟環境實現“蝶變”,源於這個市確定的“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辦會理念和“交流高新技術、構建合作平臺、開拓國內外市場、發展現代農業”的辦會宗旨。
去年,佳木斯引進天潤國際控股集團投資15億元興建現代化的天潤國際農機具博覽中心,並力爭在五年內將其培育成全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農機具集散、交易、展示平臺,助力佳木斯由農業大市向農機大市轉變,真正把中俄農機展打造成國際品牌。
副市長王平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中俄農機展是我省三大展會之一,也是中俄兩國間最大的國際性農機展會,並被列入中俄兩國總理定期會晤的重要內容,上昇為國家經貿戰略層面。
大招商 “執著”誠感八方
初春,乍暖還寒。由市長孫?率領的佳木斯赴韓國、日本招商引資團在兩國的多個城市掀起“佳木斯衝擊波”。不僅簽訂了一批合作協議,更重要的是增進了相互了解,為下步合作奠定了基礎。
這是佳木斯實施大招商,招大商戰略的縮影。年初以來,這個市采取多種方式啟動了系列招商活動。在市領導率隊赴京跨海進行高端招商的同時,他們根據前兩屆展會參展企業情況,把國內主要農機生產企業劃分為四個區域,組成四個回訪組,分別由市領導帶隊,對參加前兩屆中俄農機展的86家企業進行回訪,征求各方對其舉辦中俄農機展的意見和建議,並邀請他們及境外農機客商參加展洽會。
多措並舉的大招商活動,使前兩屆中俄“農機展”人潮湧動、交易火爆、捷報頻傳的場面在本屆展會上得到更全面的“復制”,對於建設現代農業、拉動農機產業發展,加快黑龍江省由農機大省向農機強省轉變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