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探尋蔥價暴漲幕後:主因為種植面積減少 天氣致使減產
2012-03-27 09:05:37 來源:生活報  作者:唐文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7日訊 “大蔥四五元錢一斤”……“蒜你狠”、“姜你軍”這些調侃還弦猶在耳,“向錢蔥”又來勢洶洶,讓老百姓望“蔥”興嘆。在忍受著蔥、姜、蒜的價格正在趕超肉價的同時,不少哈市市民也不禁要問,蔥、姜、蒜這些原本不起眼的調味配菜,為何價格會突然坐上過山車?這飆漲的價格背後又有怎樣的幕後?一根不起眼的大蔥從地頭到餐桌,它經歷了怎樣的漲價旅程?

  種植面積減少外帶減產推高蔥價

  “我從業近十年,還從沒經歷過大蔥的總體價格如此地‘過山車’。”提到最近的大蔥價格,哈市哈達果蔬批發市場蔬菜批發部的劉國明經理感慨地說道。劉經理告訴記者,近期哈達外埠蔥的批發價格為每斤3元—3.2元,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批發的價格為每斤1.5元左右。

  “價格高的主要是外地的大蔥,本地的批發市場漲價,都是因為產蔥地漲價我們纔跟著漲的。”劉經理告訴記者,3月是哈市青菜青黃不接的時節,對於佔冰城大蔥市場六成左右的外地大蔥,產蔥地只要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刻會反映到冰城人的飯桌上。

  劉經理認為,大蔥的價格坐上過山車主要原因還是大蔥產地種植面積的減少。劉經理告訴記者,現在哈市的外埠蔥主要以福建和山東產的板蔥為主,“今年福建、山東等這些大蔥的主產區的種植面積都減少。”究其原因,劉經理說,前年同期南方大蔥的批發價在1.2—1.5元之間,而據他了解,種板蔥每斤的成本價就在1.5元左右,“這個價格讓前年種蔥的蔥農賠了不少,所以去年蔥農都選擇轉項了。”

  記者還了解到,山東大蔥種植的主產區章丘市的年產量大約10億噸,每年的立冬之後是南方大蔥產量最高的時候,每畝在8000斤左右。可是去年的山東九、十月份陰雨連綿,而今年年初時氣溫又比往年低,造成蔥地減產,每畝的產量只有6000斤左右,造成供應緊張。也是造成蔥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從地頭到餐桌至少7個環節加價

  劉國明經理告訴記者,在大蔥的產地,一般都實行承包的制度。到了收獲的季節,蔥農不是自己賣蔥,而是由代理商去蔥地裡收蔥,哈市及全國各地的蔬菜批發商會來到產蔥地,與這些代理商洽談價格和發貨等事宜。代理商替蔥農尋找買主,並負責僱人刨蔥、捆蔥、裝車等。

  劉經理還告訴記者,除了這些代理商,每個產菜地都會有一些大的收購商,大收購商手裡掌握著大批的蔥農和大批發商。如果遇上行情好,大收購商就會瞄准時機大批量地將大蔥收購,“比如說今年,從過完年後蔥價開始大幅度上漲,超過了任何一年,大收購商手裡有蔥農資源,也有充分的資金,他們就將蔥以較低的價格收上來,囤到蔥價漲到一定的高度,這時市場缺蔥,有大批發商來要蔥,這蔥就賣上價了。”通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大收購商就能從中每斤獲利三四角錢。

  大批發商將大蔥從產蔥地運到當地批發市場,再分別賣給批發市場裡的小批發商,小批發商再批發給當地的菜商,記者粗略計算一下,這樣大蔥從蔥地到老百姓的餐桌至少要經歷“蔥農—代理商—批發商—大收購商—大批發商—運輸—當地批發市場—當地菜市場”等眾多環節,這最少有7個環節都要層層加價,大蔥的價格層層上漲不可避免。

  外埠蔥瘋漲本地蔥沾光

  哈市道外區民主鄉光明村的於福君是個種了將近20年大蔥的蔥農。去年秋天,他像往年一樣,開著農用車來哈市市區裡賣大蔥,可是只賣了三四天他就不來了,為啥?“買的人太少,滿滿的車拉過去,再滿滿地拉回來。上老火了!”可是現在,於福君很慶幸他當時沒有將5畝大蔥都賣出去。因為外地蔥價格的大漲,讓於福君這樣的本地蔥農的大蔥賣上了價。從2毛錢沒人要,到現在於福君家的大蔥經過一冬天的溫室大棚儲藏,已經能在哈達批發市場賣上兩元七八一斤了。刨除人工、儲藏、運輸等各種費用,“今年每斤蔥能掙上1塊錢,比往年掙得多不少。”於福君高興地說。

  對於大蔥的價格上漲,於福軍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這其中也有市民現在冬天不怎麼儲藏蔥的原因,“儲秋菜時一家就買個一兩捆,都願意零吃零買,過完年以後,囤的那點兒各家都吃得差不多了,就都出來買,這也是將蔥價推高的一個原因。”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