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市紅勝村:村域經濟鼓起農民腰包
2012-03-27 10:04:18 來源:東北網-七臺河日報  作者:臧世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7日訊 陽春三月,天氣剛剛轉暖,室外的雪還沒有完全融盡,但新興區紅旗鎮紅勝村的農民大棚裡已是春意濃濃,小白菜、菠菜、香菜等青翠滴綠,價格也不貴;最受市民青睞的人工繁育的山野菜,據說在市場上已賣到了20塊錢一斤。

  紅勝村黨支部書記張福元介紹說:目前全村大棚種植共有280棟,溫室也有230棟,基本上每戶農民都有兩個,一個溫室年可創收兩萬元左右,主要種植婆婆丁、小白菜、水蘿卜、小蔥等一些反季節蔬菜,棚室經濟不但滿足了市民菜籃子需求,也讓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紅勝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80%的村民居住在新興區的各個街道,其餘村民居住在幾個蔬菜生產小區,而且,這個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到300平方米,現有的1241畝耕地也比較分散,發展高效農業是一條捷徑。

  為解決農民增收致富問題,新興區和紅旗鎮兩級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在發展棚室經濟、創辦村集體企業、搞養殖等方面,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全力支持,使紅勝村的發展迸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村領導班子把增加集體積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工作重點,全力實施“強村富民”工程,帶領農民走上了幸福大道。村班子解放思想,科學謀劃發展思路,制定了紅勝村長遠發展規劃。2007年,經過村民代表會議和村黨支部會議研究同意,村黨支部與一家型煤公司采取村企聯辦的方式,開辦了型煤廠,型煤公司出技術、出設備,村裡投流動資金,總投資70餘萬元,吸納勞動力60多人,一年就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萬元。幾年來,村裡先後通過對上爭取籌水利專項資金、農電改造資金、國家蔬菜基地建設資金等200多萬元,並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完成了對所有蔬菜小區的自來水網改造、農用電網改造等項目建設,使村內的蔬菜小區成為我市的大棚蔬菜基地。

  這個村還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村裡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種植和養殖,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對上爭取資金支持,拉動農民增收近10%。在著力發展“一村一品”項目方面,紅勝村黃柿子種植在我市更是闖出了大名氣,在該村已有20餘年種植歷史。隨著棚室改造工程的實施,這個村把“大黃柿子”作為重點品牌進行推廣,先後又引進17個黃柿子品種,進一步擴大了試驗規模,每年搞訂單柿子出口的農戶收入要比其他蔬菜種植戶多出15%到20%。

  紅勝村謀發展的眼光不僅於此,他們還聯合周圍村屯203戶蔬菜種植戶成立了蔬菜種植協會,強強連手,實現了資源與技術共享,帶動了周邊村屯蔬菜種植戶共同增收致富,為發展蔬菜產業化種植奠定了基礎。此外,這個村還把解決就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面向村民舉辦了計算機、廚師、面點技能培訓班,先後為50餘名村民辦理了再就業證,協調周邊企業安排140多名農民進廠當了工人。紅勝村多元化的村域經濟發展格局,讓很多農民嘗到了甜頭。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