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32歲女業主精神空虛發生婚外情 受刺激整天要自殺
2012-03-27 10:12:03 來源:生活報  作者:李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3月27日訊 近日,哈爾濱市民張女士在丈夫王先生的陪同下來到黑龍江省心理諮詢師協會,他們剛進門,專家已經從張女士的哭鬧聲中感覺到事情的嚴重。“我今年32歲,在哈市出床子賣鞋,丈夫在外地工作,因為生活空虛,我開始網戀,並與網友發生了關系。可網友在第二次發生關系後突然提出分手,並威脅我不分手就騷擾我全家,我感覺自己身體很髒,還感覺有人跟蹤我,想自殺尋求解脫。”

  兩地分居 丈夫生活中幫不上忙

  在心裡專家的疏導下,張女士說出了自己的遭遇。“我和丈夫是同學,大學畢業後我們就結婚了,為照顧父母我留在哈市,他因工作原因去了外地,起初的生活還不錯,但時間久了,我感覺自己很疲憊,尤其在生完女兒後,我覺得這個丈夫有沒有都一樣,在生活中他根本幫不上我什麼。”因為要出床子賣鞋,張女士每天五點起床,站了一天後,晚上回家還要帶孩子、照顧公婆,時間一久,張女士感覺自己到了崩潰的邊緣。

  緩解壓力 網上結識“體貼”網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女士在網上結識了網友劉先生,一開始張女士只是想找一個人聊天、解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女士開始依賴劉先生,她想和劉先生見面,想讓虛擬中的劉先生出現在她的生活中。“他能理解我,知道我的困難,知道如何安慰我,我的心情也慢慢好起來。去年6月的一天,我們見了面,吃飯的時候我拿的錢,畢竟他說他有三套房子、兩輛車,我也不能在他面前丟面子,後來他說肚子疼,我就把他安排在一個賓館,就在那間賓館裡,我們發生了關系。”

  買衣買物 想保持“戀愛關系”

  在第一次見面後,張女士覺得劉先生比較文雅,同時張女士得知兩人竟是校友,距離感也一下子沒有了。此後的一段時間,劉先生再沒約張女士見面,但時常會在網絡上問候一下,關心張女士忙不忙,就是這樣簡單的問候,讓張女士心中充滿幻想,她覺得空虛的生活一下子充實了。“我給他買了衣服和剃須刀,准備下次見面時送給他,像對待老公一樣對待他,想保持我們的另類戀愛。”

  網友威脅 不分手就騷擾全家

  就在張女士沈浸在幻想裡時,2010年7月的一天,兩人又見面了。張女士拿著給劉先生買的東西滿心歡喜去赴約。“他收了禮物後,又把我約到賓館,我們很自然地發生了關系,可是不久後他就提出了分手。”劉先生向張女士提出分手時說了三件事情,一是他得了癌癥,不想連累張女士。二是他自小有暴力傾向,怕會傷害張女士。三是他是黑社會,要是不分手,就讓朋友來騷擾張女士及其家人。

  受到刺激 想自殺尋求解脫

  晴天霹靂讓張女士一時沒緩過神來,等張女士明白了,立即感覺到了周圍的壓力。“我感覺身體很髒,不斷地洗澡,身上都洗壞了。下班回家時感覺路上的人都盯著我看,感覺我的事情被很多人知道了。我還會把身體包得嚴嚴實實,就怕別人看見我的皮膚,我甚至還感覺有人跟蹤我。我壓力很大,不知道怎麼辦。所以我想從樓上跳下去尋求解脫,想割腕自殺用鮮血洗清我的罪孽。”

  聞訊回哈的王先生了解情況後很抑郁,不知道怎麼安慰妻子,看到妻子天天哭鬧得很厲害,於是帶著妻子尋求專家幫助。

  專家:家人要給予關懷和理解

  省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醫學博士張瑞生了解情況後認為,想要解決張女士的問題,應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學會正確認知。張女士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身體有不潔的感覺、覺得被跟蹤、被議論,都是心理上的自我感覺,並不是事實。張女士應該從“自以為是”的世界中跳出來,用真正的觸碰感覺真實的生活。

  第二,學會科學減壓。對於張女士過激行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心理壓力過大,敏感的張女士把事情無限放大,且反復想,反復驚恐,反復給自己施壓,造成心理緊張。應多用一些舒緩的方法釋放壓力,聽輕音樂,多傾訴。

  第三,需要家人關懷和理解。對於這件事情,家人應當多給張女士關懷,王先生也不要在張女士面前反復重復相關事件,建議王先生回哈工作,好好照顧妻子,建議家中的親人也要關懷張女士,伸出溫暖的手解決問題比冰涼的譏諷更有效果。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