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7日訊 日前,記者從高新區項目推進辦了解到,高新區為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加快項目建設審批進度,設置了項目行政服務中心,把涉及審批的部門集中到了“陽光大廳”,實行一站式服務。
過去,一個項目從申報到全部審批下來,至少要經過立項選址、規劃審批、施工許可、竣工驗收4個環節。由於各審批單位不在一個地點辦公,企業或個人申報時比較麻煩,這也給項目推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如今,高新區對項目行政審批實行了改革。這項改革首先由市科技局和市規劃建設局牽頭,把涉及到項目行使審批權力的單位或部門,全部設置在高新區項目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辦公。
這次改革,表現出哪些優越性呢?
一次告知,一窗受理
項目申報企業或個人只要進入“陽光大廳”,一次把材料遞上去,就會知曉這個項目能不能批下來。如果不能批下來,也會被告知差在哪裡,這叫“一次告知”。
能批下來的項目,申報企業或個人遞上去的材料就會被擺上審批“流水線”,走立項選址、規劃審批、施工許可等環節。過去,企業或個人需要一個部門交一份材料,而在這條“流水線”上,只需交一份申報材料,要審批的環節全能完成,這叫“一窗受理”,可實現信息共享。
一窗收費,減少環節
申報項目需要交費,哪些項目要收多少費用,這也得讓企業或個人清楚明白。
如果有的項目收費或減或免,行政服務中心會依據相關減免規定,指導申報企業或個人辦理好減免手續。
凡涉及收費的事,行政服務中心內還設有銀行服務窗口,繳費方便。
設置項目審批行政服務中心,審批部門集中辦公,高新區通過開展一站式服務,減少了辦事環節,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改善了投資環境,使項目審批駛入了“快車道”。
時限審辦,急事急辦
如果企業或個人交上去的申報材料不全或缺項,審批“流水線”也不會因此停轉,而是繼續審批,這叫“先受理後補齊”。只要企業或個人以後把該交的材料補上就可以了。
如果審批項目重大,涉及到市級或市級以上審批,這也不需申報企業或個人再去跑。行政服務中心會出面同上級對應的單位聯系,保證不推不托,承諾幾天辦完就會在幾天辦完,這叫“時限審辦”。
“一個申報項目含有多項內容,前一個審批環節結果出不來,後一個環節就無法審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怎麼辦?可以“容缺預審”,就是後一個環節的審批單位先不考慮前一個審批結果如何,而是先考慮這個項目能不能批,能批則批。如果上一個環節在審批時發現申報材料不全,而且缺少的是行政服務內部材料,行政服務中心就會內部自行補齊,不再找申報企業或個人。
這樣一來,行政服務中心就形成了一個服務網,服務網內的“流水線”不停循環運轉,一份份審批材料就會送到申報企業或個人手中。
還有一種情況是申報審批時限非常短,到時限了項目還沒批下來,怎麼辦?
“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對於那些該辦又能辦的事,就先發審批件,後補審批件,後補審批材料。
為了把這件好事辦好,行政服務中心規定:從接到申報材料之時算起,定出審批時間,到時間必須辦妥,這叫“急事急辦”。
要是出現“容缺預審”,材料不全或上一個環節沒辦結,怎麼辦?那也得幫辦,時間為一個工作日,就是在補齊後一天內給辦完,這叫“特事特辦”。
對於申報項目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要形成書面材料,說明原因,審批部門負責人要在材料上簽字。
對於一些需要到現場勘查的項目,那就由牽頭部門組織相關部門一同去現場,所有部門一個不能少,確保一次勘查成功。項目圖紙審批,也是這個方法,都是“一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