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觀百萬候鳥回家 雞西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舉行
2012-04-05 09:49:59 來源:生活報  作者:徐日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4月5日訊 3月30日,首屆“黑龍江雞西興凱湖國際春季觀鳥節”正式舉行,人們站在興凱湖邊看著數以萬計的水鳥在湖面上飛翔。這些水鳥飛到湖岔的一片水域時時而俯衝到湖裡抓魚吃。聽當地人說,雖然興凱湖氣候寒冷,但是這一小片水域因為地處湖口,湖水湍流從不結冰,是北歸雁鴨最早可以找到魚的地方。目前,興凱湖上已經有20萬餘只鳥類在此開始新一年的生活,據推算,今年候鳥回歸量將在200萬只以上。

   打鳥:

   鳥與人

   爭斗的歷史

  記者從興凱湖當地漁民口中了解到,目前成為湖邊風景線的百萬候鳥,曾經是湖邊漁民眼中的“鳥害”。在湖邊生活了50年的漁民范希湖說,鳥來北方求偶產蛋,興凱湖裡的魚就成了它們主要食物的一種。鳥搶走了大量的魚,尤其是“魚鴨”(鸕?),連漁民剛放到水中的魚苗也要吃,這讓漁民的損失很大。

  當時的漁民就用槍打鳥,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的時候,湖面槍聲經常響起,敢飛到湖面吃魚的鳥越來越少。與此同時,漁民還會深入到湖中以及岸邊的樹上掏鳥巢,把鳥蛋拿回家中吃。在人為的乾擾下,很多鳥就不再回興凱湖了,興凱湖上一度鳥少了起來。


  愛鳥:漁民意識的轉變

  興凱湖管委會鳥類監察站負責人劉化金表示,興凱湖是全世界7條候鳥遷徙主通道中的一條。在興凱湖的鳥類共有238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9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37種。從1996年至今16年的時間裡,監察站發現湖上的鳥類不斷增加,每年都會有新的發現。

  “對於鳥類,近些年我們的意識上發生了轉變。”漁民范希湖說,近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買雞蛋是很平常的事,不必再爬到樹上去找鳥蛋吃。另外,自從1990年以來,漁民的槍都被收繳了,大家手裡沒了槍也打不了鳥。在無奈的情況下,漁民發現水鳥吃的魚多數都是湖深處的,只有一小部分是魚苗。在興凱湖上的鳥以雁鴨類為主,這些鳥都吃草和水生物,魚的損失量也不是很大,時間長了也就不打鳥了。

  劉化金表示,為保護鳥類,興凱湖管委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為它們建巢,人工增加投食點,還派執法人員日夜巡邏,防止有人破壞鳥窩。保護力度加大了,鳥也就更願意回到興凱湖來了。

   護鳥:專家提出兩個建議

  對於保護興凱湖上的鳥類,東北林業大學鳥類專家李曉民教授提了兩點意見。首先是建立補償機制。大雁、野鴨的主要食物以谷類作物為主,雁陣進入農場,導致一大片谷子顆粒無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目前推算興凱湖區域有60萬只大雁和野鴨,按每只一年吃一斤糧食計算,一年就是60萬斤糧食;鸕?等水鳥,對漁民的魚苗也是不小的威脅。政府保護野生動物,損失不能由農民、漁民自己承擔,在外省,野生動物損壞農作物、傷人都是有補償的,有關部門應參考並建立相關機制。

  另外,在以往的考查中可以發現,只要有一戶人家,方圓數公裡的地方就都沒有野鳥,這大大縮小了野生鳥類生存的空間。之前有人說興凱湖湖面的面積4380平方公裡,足夠百萬候鳥的生存空間,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准確的,因為在興凱湖周邊,一些鳥類需要上岸來吃食物,湖面再大,只能容它們休息,卻不能提供食物,因此應考慮將湖邊候鳥集中地附近的居民遷出,這點可以效仿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