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立足抗旱搞好春耕生產 大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2012-04-11 07:33:4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強調

  立足抗旱搞好春耕生產 大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黑龍江日報4月11日訊 10日上午,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憲魁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會議研究部署春耕生產、央企辦社會分離移交、赴港粵浙經貿交流簽約項目落實、第二批賦予省直接管理試點縣(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等項重點工作,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討論稿)》、《2012年省政府廉政工作任務分解方案(討論稿)》和《黑龍江省苜蓿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討論稿)》。

  會議指出,搞好春耕生產對於鞏固提高我省糧食產能,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當前,各地各部門要把高標准高質量搞好春耕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立足抗旱保春播,全力推進關鍵措施落實,確保一次播種保全苗保壯苗。一是資金物資盡快下擺到位,使用好、管理好。二是備足水源水具。維護好大型水利工程,用好江河水、天然水和地下水,搞好水車配備和水具配套,推廣節水灌溉技術。三是搶抓農時播種。抓緊整地、檢修農機,搶播快播,爭取播在豐產期上。四是突出科技支橕。按照工廠化標准發展農業生產,做好良種選育和推廣,實現農業生產規范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五是提高組織化程度和機械化水平。發揮大型合作社抗旱保種的主力作用,對分散農戶進行重點幫扶,保證農民種好地。要加強農機具的維修和保養,搞好技術指導和培訓。六是積極調整種植結構。適應市場需求,尊重農民意願,種植發展耐旱、增產、綜合效益好的經濟作物品種。

  會議認為,央企在我省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推動央企加快分離辦社會職能,讓央企進一步轉機制、增活力,輕裝上陣,把發展的增量留在龍江,是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現實要求。要統一思想認識,以穩定為前提,調動企業、職工和地方等各方面積極性,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要制定完備完善的改革方案,政策要托底靠實,操作執行要周密細致。要堅持自願原則,妥善解決有關問題,切實安置好企業職工,讓職工群眾得到實惠。

  會議強調,赴港粵浙學習考察活動,宣傳推介了龍江新形象、新優勢、新變化,取得了顯著成效。要落實好與三地達成的各項共識,優化招商方式方法,建立常態招商機制,推進已簽約項目落地。要按產業、按項目投資進度對簽約項目進行逐一分類,登記造冊,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三地招商項目在“哈洽會”上不能重復簽約。

  第二批賦予試點縣(市)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共37項。會議要求,省直有關部門和試點縣(市)政府要加強溝通,做好對接工作,確保賦予權限落到實處。試點縣(市)要做好新賦予權限的承接工作,創新經濟社會管理方式,不斷完善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要加強指導和監督,保證賦予試點縣(市)履行好經濟社會管理權限,不斷提高經濟社會管理水平。

  會議強調,經濟發展環境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內容,抓發展必須抓環境,抓環境就是抓發展。《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討論稿)》明確了政府行政執法行為、為企業服務的渠道以及事項考察和效能監察機制。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把改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實抓好。要改進行政管理,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要堅持依法依規、公開透明辦事,防止權力部門化和利益化,逐步消除層層審批的無形壁壘。建立追蹤機制,克服個別部門周轉、拖延時間長,辦事效率低,人為限制多等問題,確保項目順暢落地。

  會議強調,反腐倡廉建設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政府系統的廉政建設是整個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樹立圍繞發展抓廉政、抓好廉政促發展的理念,把業務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更好地結合起來。要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各部門各單位“一把手”要對本部門本單位反腐倡廉建設負總責,實行“一崗雙責”。各牽頭和責任部門要搞好配合,相互支持,有效推進工作落實。

  《省苜蓿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討論稿)》提出,到2015年種植苜蓿生產田面積達到1000萬畝,建設苜蓿良種繁育田10萬畝。會議強調,我省是奶業大省,對苜蓿的需求量大,發展苜蓿產業,既有利於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和增加農牧民收入,又有利於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苜蓿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將我省打造成優質苜蓿生產基地。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尊重農民積極性和市場規律,鼓勵養殖企業、飼草專業生產企業和種植大戶穩步發展苜蓿生產。

  會議決定,相關規劃、方案(討論稿)經補充修改後進一步征求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意見,報請省委審議或盡快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發執行。

  省政府常務會議組成人員出席會議,省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列席會議。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