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10日訊(記者 侯巍) 五大連池市在開展“心連心、促和諧”千名乾部下基層活動中,組織全市黨政機關領導乾部走進農戶,扶助春耕。引導黨員乾部采取“入點調研、對號幫扶和全面助耕”的方式,全力抓好備春耕生產工作。
入點調研抓住“三個早”,讓農民心裡有個“明白帳”
在“三創”活動中,五大連池市結合春耕生產,開展“心連心、促和諧”千名乾部下基層活動,市直機關黨員乾部第一時間深入聯系點調研,與幫扶對象及時對接,與群眾分析春耕形勢,找准種植方向,讓農民在思想認識上做到“三個早”,使群眾春耕生產心中有數。一是氣象形勢早知道。下基層黨員乾部入戶走訪、調查問情,向農民發放《農情通報》,講明今年春季可能發生中等旱情的實際,讓農民了解今春氣象形勢,有針對性地做好應對准備。二是種植目標早明確。市委組織黨員乾部和農技人員主動深入農村,以“科技人員進百村”活動為載體,指導農民群眾優化種植結構,調整種植目標,學習抗旱保?知識,使農民群眾進一步增強科學種田意識。今年全市計劃播種面積280萬畝,其中大豆144萬畝,同比下降11%;玉米25萬畝、馬鈴薯30萬畝、雜豆24萬畝,同比分別增長34.4%、4.5%和60%;小麥37萬畝、水稻6.5萬畝,與去年持平。目前,種植目標任務已經分解落實到農戶和地塊。三是資金物資早准備。對每個村屯的困難群眾,通過五戶聯保、乾部擔保、村集體貸款、心連心救助等方式,基本解決了貧困農民的春耕困難。目前,已籌集生產資金3.5億元,購進農藥610噸;同時,加大了農機具檢修力度,已檢修農機具8434臺。
對號幫扶做好“三個幫”,讓困難群眾也有“小算計”
下基層黨員乾部緊扣“心連心、促和諧”活動主題,開展了“訪民情、解民難、幫民困”活動,通過走訪調查,共排查出困難群體758戶,其中特困群眾467戶,市委為每戶困難群眾落實了幫扶責任人。全市備春耕開始之際,每名下基層黨員乾部通過協調信用社貸款、爭取扶貧金和個人捐資的形式,幫助758戶困難群眾解決了春耕資金,全市沒有發生一起棄耕現象。市農業局、農技中心等部門借助“科普之冬”、“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科技大集、科技三下鄉和科技廣播電視講座等平臺,多層次、分類型對農民進行培訓,對困難群眾進行“一對一”講課,增強了農民科技種田意識。目前已舉辦各類農業培訓班100期,培訓專業技術人員300人,培訓農民2萬人;培訓鄉鎮農業、畜牧業、青年技術農民等人員1100人次,培訓科技示范戶和種、養殖業專業戶1350人次。三是幫群眾抗旱,增強抗災應對能力。圍繞當前抗旱備耕工作,市直黨員乾部開展了農情調查,幫助群眾制定抗旱方案,全力幫助群眾聯系和落實春播耐旱作物良種,以及所需化肥、農藥、地膜、農機具等農用物資。市供銷聯社為春耕生產備化肥4萬噸,下擺農戶1.1萬噸,備柴油100噸,農膜15噸,市種子管理站備種1.2萬噸;市水務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屯地塊,對全市機電井配套設備進行了一次集中檢修,出動人工56人次,檢修機電井設備21處。
全面助耕體現“三個實”,讓農民群眾覺得“挺靠譜”
在“心連心、促和諧”乾部下基層活動中,收集備春耕生產問題21件,解決19件,走訪群眾920人,為困難群眾送資金2.7萬元,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急需問題17件。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種田大戶、農機大戶等經濟實體,采取股份合作、家庭農場、大戶經營、農場租賃等多種形式,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結合去年秋季召開的田間博覽會的成功經驗,積極向農民宣傳規模經營和連片種植的好處,發展農村合作社經濟組織,采取“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促進農村集體土地向規模經營方向轉變。今年全市已消除土地規模經營“空白村”,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預計達到127萬畝,鄉鎮87萬畝。
以公路沿線示范帶園區為重點,圍繞糧食高產為目標,逐步打造各具特色的各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今年計劃對202國道、克五公路、前嫩高速、北五公路兩側建設現代化農業示范帶4條,建設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7個,計劃面積7萬畝;建設玉米示范基地3個,面積3萬畝;大豆示范基地2個,面積2萬畝;馬鈴薯示范基地1個,面積1萬畝;大豆、玉米聯合示范基地1個,面積1萬畝。加大農作物新品種選育推廣力度,試驗、示范大豆、小麥、玉米、馬鈴薯等作物品種百餘個,品種優質化率達100%。落實大豆大壟寬窄行密植、德美亞玉米大壟卡播密植、小麥模式化高產栽培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面積15萬畝以上,每個鄉鎮都有2000畝以上的示范區,各村有500畝以上的示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