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西林區人民檢察院依托檢察聯絡室載體 做好『民』字文章
2012-04-17 17:08:3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吳景春 焦佔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7日訊 黑龍江省伊春市西林區人民檢察院以民行檢察聯絡室為依托,努力做好“民”字這篇大文章,2010年以來,該院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成立的鐵西、繁榮、新興3個民行檢察聯絡室,通過“四心”服務順暢人民群眾訴求渠道,使諸多各類社會矛盾在及時發現過程中有效化解在萌芽狀態,確保社區這個“小社會”和諧和穩定,使檢察聯絡室真正成為“安民、助民、護民”巢。

  一、在檢察聯絡室搭建“安民”新平臺

  對待群眾有愛心。該院由民行科為主管的三個檢察聯絡室成立以來,在街道和社區居民中聘請了信息反饋員、義務宣傳員、矛盾調解員,吸納派出所管片民警參與其中一同做好工作,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設立了專線舉報電話。共向社區居民發放各種宣傳材料500張、聯系卡150張。該院檢察聯絡室工作人員胸懷一顆愛民之心、愛崗之心,履行職責,超常工作,共完成入戶調查70多人次,對社區居民實行分類登記、定向管理。據不完全統計,兩年共成功調解家庭糾紛6件、鄰裡糾紛14件,建立未成年幫教對子5個,協調政府部門安置刑滿釋放人員就業5人,安撫上訪人員3人,獲民行案件線索3件。

  化解矛盾有耐心。檢察聯絡室工作人員努力做到接待群眾來訪不怕麻煩、不怕反復,工作耐心周到。新興社區新華委有兩戶居民,因一家房檐水流入另一家院內經常發生鄰裡糾紛,有時甚至發生肢體衝突。社區檢察聯絡室得知情況後派兩名乾警登門協調,但矛盾雙方各不相讓,仍舊爭吵不休,第一次協調沒有成功。兩名乾警不棄不離,又進行第二次、第三次調解,並幫助采取防止檐流水入院的措施,問題得以解決,最終促成了兩家重新和好。兩年來化解各類矛盾11 起。

  為民辦事有誠心。社區檢察聯絡室全體工作人員與社區居民始終保持零距離,堅持置身於社區居民之中,真心實意地為社區居民辦實事;特別是在做常訪戶工作時,持之以恆,始終執著常訪戶不息訪不罷休的信念,得到了上下的一致好評。鐵西社區文化委有1常訪戶,為個人工資待遇問題常年多次越級上訪。社區檢察聯絡室成立後派乾警先後3次登門家訪,傾聽訴求,做勸解安撫工作。經與院民行科共同研究認為,該上訪戶的問題按政策規定應予以解決;遂與信訪局、人勞局、主管戰線領導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區領導對此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作出決定,最終使該上訪戶拖延多年的工資待遇問題得以圓滿解決,該上訪戶息訪。

  工作推進有合心。合心纔能合力。面對眾多社會矛盾和繁雜的接待工作,由院民行科作後盾,上下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遇到矛盾不推諉、不扯皮,各自主動擔當;搞部門間關系協調,共想辦法,同心協力。因而,使社區檢察聯絡室這一新載體貼近群眾的窗口作用、聯系群眾的橋梁作用、發現社會矛盾的主體作用、化解矛盾的協調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社區面貌隨之發生深刻變化,檢察聯絡室所在的3個社區,連續兩年被評為“平安社區”、“文明社區”。

  二、在活化檢察聯絡室新載體中力推“助民”新舉措

  為了保持社區穩定、和諧,積極幫助社區居民盡快提昇懂法、守法和法律保護能力,在活化檢察聯絡室新載體中力推“助民”新舉措,切實做到“三個力助”:一是在普及法律知識上力助於民。各檢察聯絡室均開設了以法律知識問答、法律宣傳畫、普法圖片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宣傳專欄,免費向居民發放民行檢察宣傳單500餘份;組織社區居民觀看法律知識幻燈片3次,觀看者達2000餘人;大力普及法律知識,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班6期,培訓社區居民近1000人,社區居民懂法、守法、用法能力不斷提昇。二是在法律諮詢服務上力助於民。各社區檢察聯絡室內設法律諮詢站和專線電話,配備專人負責接待社區居民的來電、來訪。兩年來,共接待社區居民來電、來訪30餘人次,答疑26人次,提供書面法律諮詢服務5次;其中:代寫民事訴狀3份,成功調解夫妻離婚財產糾紛案1件、開發商與居民戶拆遷矛盾2件。三是在維護群眾利益上力助於民。群眾利益無小事,解決不好就會釀成潛在的不穩定因素。2011年7月1日,某設備安裝公司拖欠農民工工資3萬餘元;3名農民工代表到社區檢察聯絡室反映情況,要求企業償還拖欠工資,表示如不解決將越級上訪。社區檢察聯絡室接訪後到該企業深入調查,得知二企業間因一方拖欠另一方工程款發生糾紛,導致另一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對此,院民行科牽頭,社區檢察聯絡室掛牌督辦,上下協調,並會同信訪、勞動監察部門強力推進,很快向企業要回了拖欠的3萬元農民工工資,收到了維權和維穩的雙重效果。

  三、在活化檢察聯絡室新載體中暢通“護民”新渠道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依法保護企業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積極發揮檢察聯絡室新載體的前沿“觸角”作用,暢通“護民”渠道。

  一是依法力挺企業維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必須依法保護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2010年8月,轄區某小型鋼廠與哈市某建築公司簽訂了鋼材供貨合同,向其提供600噸建築鋼材,合同約定“交貨十天內付款”。但某建築公司違約,貨到一個月後仍不付款,導致鋼廠瀕臨停產、職工壓資。社區檢察聯絡室得知情況後,一方面穩定職工情緒,另一方面力挺鋼廠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但立案後該案遲遲沒有進入審理程序,導致該企業深深陷入圍困之中。焦急萬分的當事人先後向檢察聯絡室、院民行科提起申訴;我院立即向法院制發檢察建議函,要求法院快速審理此案、三天內查封該建築公司的銀行賬戶,這就暢通了依法維的渠道。迫於法律壓力,該建築公司同意法院調解,最終向鋼廠支付了所欠貨款,使企業擺脫了困境。二是力促民事案件快速公正和解。保障經濟主體公平競爭,必須及時公平化解經濟主體間的經濟糾紛。2011年4月,某工程承包企業與某熱力公司因工程量的多少發生了爭議;工程承包企業向熱力公司另外索要工程增加部分款項10萬元,而熱力公司拒不認同,兩企業對簿公堂。法院審理此案後駁回了某工程承包企業的訴訟請求;該企業不服判決,先後到社區檢察聯絡室、院民行科、區信訪局上訪。院民行科和社區檢察聯絡室召集兩企業負責人進行調解,雙方很快達成和解協議,熱力公司向某工程承包企業支付了3萬元工程款。事後,社區檢察聯絡室又兩次進行回訪,促成兩企業達成諒解、繼續後續工程項目的合作。三是力推生效民事案件快速執結。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公平對待民告官案件,必須依法力排案件執行阻力。2007年5月6日,本市某區發生了一起法院警車撞人致傷的交通事故。經法院判決,某區法院應賠償受傷者卜某41,532.04元人民幣,但某法院在賠償卜某1.4萬元後拒絕支付其餘款項。卜某向社區檢察聯絡室、檢察院民行科提出訴求,請求法院強制執行被告某法院應付的賠償款32,720.00元,表示如不解決就進市上訪。西林院經審查後立即向人民法院發出檢察建議,督促法院強制執行;法院采納了我院的建議,依法進行了強制執行,促使這件拖延了多年的民告官案件於2010年5月執行終結,維護了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

  創建社區民行檢察聯絡室,活化這一新載體,該院做了大膽的嘗試,產生了由下至上促進民行工作的新動力,取得了促進區域社會和諧穩定有益效果。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