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袁綱:中醫藥高等院校要進入服務社會的主渠道
2012-04-21 10:58: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袁綱。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東北網4月21日訊(記者 孫曉銳 印蕾)“報告催人奮進,更感職責重大”,21日,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代表、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袁綱接受東北網采訪時開門見山。

  袁綱說,吉炳軒同志所作的報告,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科學、客觀、全面地分析了黑龍江當前面臨的形勢,指明了今後的發展方向,體現了省委的高瞻遠矚。作為省內唯一的中醫藥高等院校,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在我省教育和醫療兩大民生領域均有著重要使命,因此格外感覺到使命光榮,職責重大。

  以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人纔培養質量

  高校以人纔培養為根本。袁綱說,在人纔培養方面,醫學高等院校不僅要思考“培養什麼樣的人,怎麼培養人”的問題,更要思考“培養什麼樣的醫生,怎麼培養醫生”的問題。對醫學生的教育必須是德育為先,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並重。

  袁綱認為,醫學高等教育必須牢固樹立德育首位的理念,堅持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將德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列為醫學教育人纔培養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以醫學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價值觀為基本內容的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責任感;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職業操守。

  近年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纔培養模式的結合點。學校“十二五”教學改革計劃提出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優化專業結構布局;系統修訂專業人纔培養方案,創新人纔培養模式;以專業主乾課程為核心,突出專業課程建設特色;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改革;實施學生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全方位考核模式改革等整體改革框架並正在逐步實施。

  打造龍江中醫藥文化品牌,積極承擔文化傳承創新使命

  袁綱說,中醫藥的歷史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一樣長,中醫藥事業與中國傳統文化是血脈相連的,因此中醫藥教育必須以文化為根基和血脈。近年來,學校將德育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緊密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教育體系。

  在打好傳統中醫藥文化基本功的基礎上,學校組織開展紀念黑龍江省現代中醫藥開拓者和奠基者高仲山先生誕辰100周年等活動,挖掘搶救和整理研究黑龍江地區近現代著名醫家的珍貴歷史資料、文獻和配方,編纂《龍江醫派系列叢書》,提出“龍江醫派”系統學術思想和理論體系,力求將其打造成獨特的“文化品牌”。

  袁綱說,近年來,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以中醫藥學和中國式健康養生方式為傳播載體,積極探索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新模式、新渠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學校已經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3所醫學院校或研究機構開展了教育、醫療、科技合作與交流;同時,多次承辦大型國際學術會議。

  更新辦學理念,進入服務社會主渠道

  “高等中醫藥院校肩負著培養中醫藥創新人纔和提高中醫藥自主創新能力的雙重使命,承擔著服務國家、地方重大需求和推進中醫藥科技進步的雙重責任。”袁綱說,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等中醫藥教育必須端正辦學理念和更新教育思想觀念,進入服務社會的主渠道。

  基於這樣的認識,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黨代會提出由突出教學、科研兩大職能向充分發揮人纔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作用的轉變。在我省“高教強省”規劃中被列為首批建設的十所高水平大學之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進一步調整學校發展方向:培養高素質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等不同層次的專門人纔,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纔支持;積極開展中醫藥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以及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研究,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橕;充分發揮中醫藥教育、科技和醫療等方面優勢,為完善社會衛生服務體系和醫藥產業的發展服務。

  “方向已經明確,藍圖已經繪就,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承擔起各自應該承擔的職責,用只爭朝夕、只問耕耘的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的部署,奮發有為,紮實工作,以每一項工作的點滴進步作為對黨的十八大的獻禮。”袁綱堅定地說。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