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往只能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在地鐵上看書、在地鐵站喝咖啡的浪漫情景,將走入冰城人的尋常生活。
明年,哈爾濱的城市交通將由地上分流至地下——地鐵1號線,將正式啟用。地下軌道交通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
已建好的理工大學站是記者走訪哈爾濱地鐵1號線的起點——小心地走到地下2.5米,眼前“別有洞天”:寬敞的站臺由折成4折的棚頂角線、搪瓷鋼板的內壁、姜黃色的內牆及歐式壁燈烘托著,大圓盤鍾表伴著軌道安裝車輛來回穿梭時發出的陣陣汽笛聲,讓記者仿佛置身於歐洲古堡,完全忘了這是地鐵站臺。
哈爾濱地鐵站在功能上吸納了日韓的地鐵經濟,在空間中融入了莫斯科、巴黎地鐵的文化感。
哈爾濱地鐵在地下穿梭的方向,基本與地面馬路的走向保持平行。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東起哈東站,西至哈南站,全長17.48公裡,設18座車站。每座車站都設在地面的十字路口,一座車站通常設4個出口,最多6個、最少3個,既方便地鐵乘坐,同時也被作為地下過街通道。
18座車站中,教化廣場、鐵路局、博物館和龍江街被定為1號線的4個特色站。這段區間穿過了“7381”隧道往昔的歲月,因此,結合地面的建築風格和歷史背景而修建的特色化地鐵站,要使地上地下“氣質相投”。無論是特色站還是標准站,都將利用天花板和內牆壁的主題色,使每兩個相鄰車站的“長相”各不同。這樣,市民可以在不聽報站的情況下區分出不同車站。
設計師有他們的自信與“野心”:希望每一個元素只有放進哈爾濱地鐵纔最恰到好處。哈爾濱地鐵站將所有元素進行了復古、現代、簡約的搭構,也貼上了歐陸風情、中華巴洛克等哈爾濱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標簽。他們心目中的哈爾濱地鐵,要既結合日、韓地鐵的經濟功能,又融入莫斯科、巴黎地鐵的優雅與浪漫。而隨著一輪輪方案設計與現場論證,這些來自中、美、加、德、日、中國香港的地鐵設計師,將哈爾濱在彼此內心的輪廓勾勒到地鐵站每一處清晰的線條上,他們在哈爾濱的內心深處漸行漸近。
未來的日子裡,哈爾濱很多地鐵站的出口將伸往各大百貨商場、寫字樓和飯店,無論天氣多麼惡劣,都可以在其中逛個盡興。光是地鐵裡的商業街就足夠花去大把時間。人們可以在地鐵的站廳層裡用餐、買書讀報、購物、拍大頭貼,或者手捧一杯香濃的現磨咖啡行走。那些以前只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地鐵文化,將植入冰城人的浪漫神經。
哈爾濱地鐵是與眾不同的:車頭像個ipad,冰白色的車身披著淺白雪花暗紋……冬天穿絲襪、坐加熱椅,夏天避暑在這裡,哈爾濱的地鐵生活節奏別致、自在、溫柔。
要想坐上地鐵,首先要學會利用自動售票機買票。哈爾濱地鐵計劃由人力引導乘客自行買票,服務站只提供問詢和換零錢。目前,即將服務於地鐵各崗位的人員已經被送往北京、南京、廣州3家地鐵公司受訓,100餘大專以上文憑的人員已經上崗,負責編訂復雜的地鐵管理規章。今年7月,哈市部分高職院校還將定向輸送800餘名畢業生。形象氣質好的站務人員、售票引導員和志願者,將協助指導每名乘客順利乘上地鐵。
將非接觸性IC卡在卡門前一刷,小門一縮,乘客即可通過。出站時也一樣,將卡塞進卡槽,再走出小門。記住,無論多著急,也千萬別學韓劇裡的男生縱身一跳去逃票。順著電梯或樓梯去往地下站臺層時,要按亞洲電梯慣例右側站立,方便著急的乘客從左側走下梯。未來的地鐵生活,將從細小處修正市民的文明素質與習慣。
站臺層的布局分兩種:一種是雙向地鐵分布在站臺兩側;一種是雙向地鐵雙軌並居於站臺中間,去往不同方向的乘客要通過不同的樓梯去候車。哈爾濱的地鐵站溫度將常年保持在12℃,利用車輛運行的餘熱及換熱器實現冬暖夏涼。這意味著,未來以地鐵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女性市民們,可以像日韓劇裡的女生一樣在寒冬裡穿絲襪。學生們還可以在這個夏日避暑勝地、寒冬溫暖的“圖書室”中看書。所有站臺都有國際標准化的廁所,軌道與站臺間全部設有透明的安全門,門上懸掛LED屏。等待地鐵時,可以在不遠處的椅子上小憩。
地鐵車輛途經的隧道幽長神秘。根據1號線途經的交通客流量,1號線地鐵采用B型車輛,一共17列,每列120米長,車輪到車頂3.8米高,共6節車廂。這種車輛的車體是鋁合金材質,最高速度每小時80公裡,旅行平均速度在每小時35公裡,載客能力1460人,最多可載1800人。列車通身呈冰白色,點綴有比冰白色更淺的白色雪花圖案。與其他城市車輛的“圓鼓臉”不同,1號線車頭的臉是平的,上面有一扇大大的車窗,用於司機瞭望。所以,車臉遠遠看去像個ipad。車內寬2.8米、高3.1米,采用電取暖,坐椅備有電熱器。每節車廂都設有空調和空氣淨化器等特殊設計。車內壁呈乳白色,寬敞舒適,語音報站,每扇門上方有一個電子路線圖,待快要進站時,站名會亮起來,並提示從左或右門下車。像國外的地鐵一樣,疲倦的人們可以在哈爾濱地鐵裡席地而坐,室內衛生需要共同維護。
每節車廂設有逃生門和左右各4扇門,車內專設老年及特殊乘客優先席位,即使沒有被坐,年輕人也不能佔用。
地鐵裡承載的除了繁忙與自由之外,也有淡淡的禮讓與溫柔。
無論目的地隱藏在哪條街巷深處,只要跳上它,便帶你去往最正確的方向。偌大的都市,因為這些交錯的軌道而變得清晰且安心。地鐵的意義,不僅僅是速度與資源的整合,還有城市人文軟實力的提昇。
地鐵1號線將穿起哈爾濱幾大商業區和繁華地帶,附近都將有新的住宅項目和商業設施。不久的將來,星級賓館、大型超市、商業廣場等多種第三產業,都將借助地鐵的東風拔地而起。地鐵商圈的逐漸崛起不僅會拉動一方經濟,也會給其他傳統商圈帶來新的挑戰,哈爾濱商圈的原有布局將被地鐵顛覆。
這意味著很多就業崗位即將產生,比如保潔、餐飲、售票及相關地鐵配套服務等崗位,尤其適合大齡下崗失業人員。地鐵是一項龐大工程,對就業的拉動影響會一直貫穿始終。修建階段需要大量勞動力挖溝搭橋,已經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而地鐵開通以後,地鐵商鋪不僅可以直接為一部分人解決就業問題,還會吸納其他人員就業。
在友誼路上班的市民張美麗,兩年前在南直路附近購得一處房子。“太平橋的房價早就漲了,因為它是地鐵1號線和3號線的換乘站。南直路這邊也不錯,坐幾站再換乘3號線去友誼路,每天上下班可以節省至少1小時路程。”盡管張美麗目前的上下班時間一共有兩小時耗在路上,但那張未來的地鐵圖已揣進她的心裡。距離市中心的遠近再也不是像張美麗這種購房者所考慮的因素,他們的選擇范圍正逐步擴大至地鐵沿線的樓盤,以及有地鐵穿過的近郊。
明年始發的地鐵,帶來的不僅是便利交通及開車一族的“節油時代”,城市的夜生活或許可以變得更豐富。城市功能將形成向地鐵沿線及地鐵站點的新聚集,居住、商務等諸多城市功能均將向地鐵沿線集中。哈爾濱向國際化大都市再次邁進一大步。地鐵對於這一座現代化大城市的影響,必將巨大而深遠。
從地鐵1號線開始織密,不久的將來,冰城會埋下一張紛繁交織又便捷迅速的交通網。地鐵的脈動,也將左右這座城市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