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轉型助力發展 經濟全面提速
2012-04-23 09:42: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楊軍 劉曉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雙鴨山城區俯矙。

  堅持以城鎮化建設試點工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和現代交通網絡建設工程為抓手,統籌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建設、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加快構建大中城市、小城鎮和新農村統籌協調發展的龍江現代化城鎮體系,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摘自省第十一次黨代表大會報告

  黑龍江日報4月23日訊 近年來,雙鴨山市始終堅持趕超跨越,著力強招商、抓項目、擴總量,經濟發展實現全面提速;始終堅持轉型發展,著力壯產業、優結構、增活力,發展內生動力日趨強勁;始終堅持創優環境,著力拓空間、強生態、抓建設,城鄉面貌發生重大變化;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辦實事、惠民生、促和諧,群眾生活質量持續改善,走上了一條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切合實際的更好更快發展新路徑,探索出“雙鴨山發展模式”。

  經濟發展高速增長、綜合實力連續躍昇、發展後勁顯著增強;基礎建設投入空前、城鄉面貌變化巨大、城市形象大幅提昇;社會總體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切實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

  近年來,雙鴨山市以打造“五區一城”為目標,以“八個重點抓”為支橕,依托優勢,深挖潛力,創新突破,提前和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目標任務,並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連續8年保持高增長,綜合經濟實力實現了由全省後排向第一梯隊的邁進,按照市地綜合實力14項評價指標測算,雙鴨山市進入全省第一梯隊的目標基本實現,先後被評為第三屆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力十佳城市、中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全國第三批資源型轉型重點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成為龍江東部地區經濟最活躍城市。

  資源轉換產業轉優發展轉型

  似乎不經意間,雙鴨山市這個資源型城市已實現由舊換新,從弱變強。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02.3億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長16.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2.9億元,是2006年的3.9倍,年均增長31.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6.9億元,比2006年翻了兩番,年均增長32.9%。這個市加速調整產業結構,產生巨大能量。

  全市累計新上千萬元以上項目53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28個,完成投資488億元。特別是建龍200萬噸鋼鐵等大項目的竣工投產,國網能源煤電化等項目的開工建設,有力地推動了資源轉換、產業轉優和發展轉型,主導產業實現了由“一煤獨大”向煤炭、電力、鋼鐵、煤化工、農畜產品深加工、新能源、新建材“七大產業”支橕的戰略性調整。非煤產業比重由2006年的43.2%提高到55%。單位GDP能耗年均下降5.5%。

  搶抓政策機遇爭項目,依托資源稟賦引項目,立足重點企業生項目。近五年來,雙鴨山全市累計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8.5億元。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已成為雙鴨山經濟發展騰飛的“助推器”。

  創新思路突破瓶頸天地寬

  創新思路推動轉型。市委、市政府大力發揚一屆接著一屆乾、一本經念到底、一件事抓到頭的“火炬”精神,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確立了建設生態、平安、富裕、和諧雙鴨山的“八字”理念,構築了打造煤電化基地核心區、鋼鐵產業重點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對俄綠色食品加工貿易區、北大荒風光旅游區和山水生態城“五區一城”的轉型發展框架,念起“擴大總量、提昇質量、優化結構、延伸產業、加快轉型、改善民生”的城市轉型“二十四字經”,實施發展抓項目、工業抓園區、農業抓示范、三產抓市場、城建抓功能、安全抓防范、乾部抓作風和社會抓和諧的“八個重點抓”,滾動推進新農村“三項重點工程”和“創森引領、四城同建”等一系列轉型發展新思路和新做法。把推進經濟轉型作為跨越發展的核心動力,以調整結構為主線,推進產業延伸、產業昇級和產業多元,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抓實農業夯實基礎,做大工業強化支橕,發展三產增強後勁。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經濟實力增強;投資結構優化;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基礎支橕更加有力,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優化城市環境增強競爭力

  改變城市環境,打造硬環境發展平臺,提昇城鄉發展承載能力,提高城鄉生態環境質量。五年來,城市建設累計投資47.5億元,是前五年的8.3倍。城區改造力度加大,建設和改造國道、省道、通鄉通村公路、城區道路352條,總裡程1834公裡,分別是前五年的2.3倍和1.6倍。安邦河治理、行政審批中心、社會福利中心、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以及“三供兩治”、廣場公園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啟用。西環路新建、東環路拓寬和體育廣場改造等一批重點新建工程正在加快啟動和推進。

  堅持“農業抓示范”,把打造樣板、典型引路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措施。重點推進8個小城鎮建設、12個城中村和12個示范村改造;在全省率先推進了以整合城鄉建設資源、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為目標的“時代新城”建設項目,可搬遷農戶1.2萬戶,吸引5萬農民進入城鎮,拉動城鎮人口增長6個百分點。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所有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村村建設標准化活動室、農村飲水安全基本實現,獲得了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市稱號。

  堅持“城林相擁、林水相依、生態和諧、宜於人居”理念,在全省率先開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活動,累計完成植樹造林74.5萬畝,是前五年的2.9倍,森林覆蓋率由37.9%提高到39.7%,建成區森林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化面積均超過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標准,四個縣全部進入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行列。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