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土地走出的知名『老旦』 彭玉:戲裡戲外都是媽
2012-05-02 06:02: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孫英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彭玉

  彭玉與女兒趙珈琪在《誰來伺候媽》中飾演一對婆媳。

  東北網5月2日訊 由著名演員彭玉領銜主演的電視連續劇《誰來伺候媽》,將中國老年人的生存狀態搬上熒屏。在這部家庭倫理大戲中,彭玉以精湛的演技將一位母親的智慧與無奈演繹得淋漓盡致,她的真情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月30日,記者采訪了這位龍江演員。

  和女兒熒屏“斗法”

  《誰來伺候媽》最大的看點之一是彭玉與親生女兒趙珈琪飾演一對婆媳。與女兒飾演一對婆媳,彭玉表示有些壓力,“因為很熟悉,有時候會笑場。”不過,彭玉表示,女兒的演技還是不錯的。

  彭玉對當下年輕一代的“啃老”現象感觸頗深:“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很多父母其實都把自己辛苦積攢下的家業用在孩子身上,為了兒女自己放棄了很多,幫兒女買房子,照顧孩子。劇中林母的生活在中國具有代表性,做兒女的應該好好看看,去理解父母的難處。”

  彭玉表示:“雖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而且清官也難斷家務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面對家庭矛盾時,大家還是要互相理解,互相體諒,親情雖然很溫柔,可是力量很強大!”

  受到周總理接見

  彭玉今年已經81歲了,出生在哈爾濱市呼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的她,在小伙伴中可是絕對的“大腕”,經常會給伙伴們演一些小節目。在師范讀書時,彭玉是班上的文藝委員,經常會帶著其他同學自編自導自演一些話劇作品。因為怕影響學習,所以當時父親非常反對彭玉演戲。有一次,父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巧看到彭玉和同學在公園裡排戲。回家後,父親二話沒說就踹了她一腳。彭玉說:“那次經歷讓我記憶很深刻,從那次之後,為了不讓父親生氣,我只能是偷偷地去學‘表演課’,我那時候真是太喜歡舞臺表演了。”

  彭玉17歲那年,業餘文工團讓她在話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扮演紅軍的妹妹,雖然只有一場戲,但她演得特別認真、特別真實,終於被調到專業文工團。但是,她仍然不敢告訴爸爸實情,而是說在劇團幫忙抄劇本。彭玉29歲時纔觸電演第一部電影《千萬不要忘記》,在裡面扮演一位老大娘。這部革命題材的電影,在上世紀60年代國內影壇反響很大。進京演出,又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父親看到彭玉的表演得到國家領導人表揚之後,也就不再反對她從事表演藝術了。

  天天都在體驗生活

  彭玉塑造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母親形象,其親切和藹的性格,自然大方的表演方式,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彭玉從17歲登臺演出至今,60多年裡一直活躍在話劇舞臺和電影屏幕上,由於她扮演的角色90%都是“老旦”,不是老太太就是老大媽,所以喜歡她的觀眾送給她一個“熒屏第一媽”的稱號。對此,彭玉笑稱:“我就是特別喜歡演老年人,因為生活在我身邊的老年人很多,我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演員在進行人物創作的時候,一般都需要提前體驗生活。但是,我不用了,因為我天天都在‘體驗生活’。現在我也是老年人,所以演起這些角色來特別得心應手。”

  在從藝的道路上,有了豐富的舞臺和生活的種種閱歷,讓她的表演帶著富有戲劇性而又不脫離生活的生動翔實。生活化的表演也使她有了格外生動的熒屏形象和親和力。許多與她合作的演員都尊她為良師益友,一些知名演員倪萍、宋春麗、殷桃、牛莉、陶紅等等,先後也都成了彭玉的“女兒”。

  老伴是她的幕後“軍師”

  在《誰來伺候媽》這部戲中,彭玉與親生女兒趙珈琪飾演一對“明爭暗斗”的婆媳,可謂是火藥十足,看點十足。但在現實生活中,趙珈琪和媽媽卻是母女情深,不曾斗過嘴,也不曾讓媽媽傷心過。1995年,彭玉的老伴去世了,趙珈琪怕媽媽一個人太孤獨悶出病來,希望她到北京繼續演戲,彭玉也覺得自己還有潛力,就欣然允諾了趙珈琪的提議,此時她已64歲。

  到了北京,彭玉第一次在戲裡的角色就只有兩個字臺詞,與上世紀六十年代她演戲當紅的時候反差極大,但因為她喜歡這一行,所以她堅持了下來,用新人的標准要求自己,將小人物演好、演活,後來彭玉憑著這股勁,又出演了《月圓今宵》、《空鏡子》和《浪漫的事》等戲。為了讓母親的身邊有個伴,在女兒的撮合下,彭玉與現在的老伴結合了。現在,只要彭玉外出拍戲,老伴都會陪著來到劇組。每接一部戲,老伴都會帶許多書到劇組,幫她分析角色人物。彭玉對記者說:“我很喜歡演戲,老伴也很支持,只要身體好,我就一直演下去。”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