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日訊 互為機遇,中俄經貿正步入一個新時代。
作為全國對俄沿邊開放的橋頭堡和樞紐站,面對俄羅斯入世和我國加大沿邊開放的新形勢新機遇,我省不斷構築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夯實對俄經貿合作大省地位。
來自省商務廳信息,2007年我省對俄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大關,2007年至2011年五年間對俄貿易額累計實現538.3億美元,年均增長23.2%。2011年,全省對俄貿易實現189.9億美元,同比增長1.5倍,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49.3%,佔全國對俄貿易比重達到24%。截至去年底,累計批准在俄投資企業930家,總投資額34.57億美元,佔全國對俄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通道——完善對俄開放支橕體系
以大通道促進大通關,以大通關促進大開放,一批中俄合作的跨境大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
莫斯科當地時間4月28日,在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與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舒瓦洛夫的共同見證下,同江鐵路大橋建橋協定修訂議定書作為唯一一份政府間文件簽署。這標志著同江鐵路大橋建設從籌備、審批進入了組織實施階段,同江鐵路大橋將成為我省對俄開放新的大通道。
大通道促進大通關,大通關促進大開放。我省一批中俄合作的跨境大橋、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穩步推進中。
4月21日,佳木斯航空口岸成功開通至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國際航線。
4月6日,繼同江——下列寧斯闊耶、饒河——波克洛夫卡口岸浮箱固冰通道成功鋪設後,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口岸浮箱固冰通道正式開通,這三對口岸浮箱固冰通道的成功運營,開創了我省邊境水運口岸對外開放和冰上汽車運輸模式。
隨著口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運能的不斷提高,我省口岸支橕體系逐步形成,客貨運量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黑龍江成為中俄兩國開展經貿、科技和文化交流與合作的一個重要窗口、平臺和通道。2011年全省口岸貨運量達到2200萬噸,出入境人員370萬人次。
“口岸興,百業興”,口岸促邊貿,邊貿帶經濟,從洛古河臨時過貨口岸,沿著黑龍江順流而下,呼瑪、遜克、嘉蔭、名山、撫遠、同江,再轉向綏芬河、東寧、虎林、饒河、密山,一個個口岸化身成為中俄貿易的強大“磁場”,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商賈投資興業。
轉方式——尋求對俄經貿合作新突破
“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使我省由過路財神變成匯金窪地;集群式抱團發展,聯合優勢求共贏
莫斯科當地時間4月28日,莫斯科黑龍江華人商會正式成立,首批會員80多家,商務部副部長鍾山評價說,這是首個在俄省級華人商會。
以大項目合作為牽引,尋求對俄經貿合作新突破。把俄羅斯的國內企業組織起來,形成集群式發展的同時,我省還著力於將國內優勢企業組織起來,抱團走出去,聯合求共贏。
去年1月,由省商務廳組織推動的黑龍江對俄電力合作聯盟正式成立。這個聚集了全省商貿、產業、科研、金融、物流等與電力行業有關的企業及機構,並吸納了國內電力設備行業翹楚的聯盟體,以深度開拓俄羅斯電力工程領域為目標,整合優勢資源,在智力、法律、資金等各方面為合作提供保證。當年該聯盟已吸納省內外會員單位52家,對外承接大型工程項目3項,合同額達68億美元。同時,省商務廳還在積極籌劃能源、林業、礦產、物流、基建等對俄合作聯盟。
著眼於應對俄羅斯經濟形勢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按照“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的思路,我省全力調整對俄貿易結構,使黑龍江由“過路財神”變成“匯金凹地”。出口商品質量提高、品種增多、地產品比重增加,出口商品品種已達2500多個,機電、農副、高新技術等地產品已進入俄羅斯主流銷售渠道。
我省不斷豐富對俄合作內涵:全國對俄林業合作第一大省,對俄油氣資源合作第一大省,對俄電力合作第一大省,對俄農業合作第一大省……夯實著全國對俄經貿大省的地位。
搭平臺——牽住擴大對外開放“牛鼻子”
把黑龍江對俄經貿合作由小打小鬧、小商小販的傳統貿易方式向建立高層次的商貿集散中心、適應WTO規則,與世界貿易接軌方向發展,實現實質性的提檔昇級和跨越式發展
前不久,莫斯科格林伍德黑龍江品牌商品營銷中心已開始試營業,進駐企業30家,經營機電、電子、科技產品等我省近八十個品牌商品。剛剛隨團訪俄歸來的省商務廳副廳長康翰卿告訴記者,該中心為我省企業搭建了一個標准的、正規的商品展示、宣傳、銷售服務平臺,有利於推進我省對俄經貿合作向俄羅斯腹地延伸。
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把黑龍江對俄經貿合作由小打小鬧、小商小販的傳統貿易方式向建立高層次的商貿集散中心、適應WTO規則,與世界貿易接軌方向發展,這是實質性的提檔昇級和跨越式發展。
同樣,轉變傳統貿易方式,我省堅持“園區率先發展”戰略,建立境內境外互為依托的跨境產業鏈,園區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招商引資新增項目150個,完成投資81.8億元人民幣,所屬開發區累計入駐企業1810個,完成投資869億元。11個境外園區入區企業64家,累計完成投資7.59億美元,其中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入區企業達到24家,2011年銷售收入實現2.6億美元,同比增長50%。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各項建設全面展開,已有95家境內外企業入區投資,2011年進出保稅區貨值實現7090萬美元。
我省開展對俄經貿合作的地緣、人緣等獨特優勢,成為了承接“南資北移”的一個“北開”的“品牌”,使我省擴大對內對外引資招商更加吸引眼球。在這張“品牌”的吸引下,浙江萬向集團、合盛集團、香港世茂集團和香港豪德集團等,紛紛來我省尋求合作……
“正因為如此,抓住了對俄經貿合作,也就抓住了我省對外開放的關節點、牽住了擴大對外開放的‘牛鼻子’”。省商務廳副廳長康翰卿說。
互為機遇,面對俄羅斯入世和我國加大沿邊開發開放的新形勢,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實施“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發展戰略,我省對俄經貿合作正在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迎接歷史的機遇,創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