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天價』早教『迷人眼』 市場巨大監管『真空』
2012-05-07 09:22:28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丹 蔡韜 郭俊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早教市場林林總總的教學理念讓家長一頭霧水。

  生活報5月7日訊 眼下,省城各類針對嬰幼兒開設的早教機構遍地開花,盡管收費昂貴,但依然受到不少家長追捧。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部分早教機構已經脫離了早教的初衷,有些價格離譜的早教機構甚至成為商家斂財的工具,家長為孩子選擇時,還須擦亮眼睛,謹慎選擇。

  噱頭繁多各個“天價”

  據哈市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哈市推出的早教品牌有近三十個,其中比較成規模的有蒙臺梭利課程模式、瑞吉歐教學體系、海伊斯科普教程等。很多早教機構為了“自抬身價”打出了全球早教領先品牌、國際標准課程,蒙氏教學、感統訓練、奧爾夫音樂等宣傳口號。至於這些品牌、教學方式,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有哪些區別,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

  “0至3歲的孩子具有無限潛能,需要專業科學的引導,我們機構屬於蒙氏教學,對培養他們良好生活習慣有很好的作用。”南崗區某早教中心老師的一番話讓寶寶僅7個月的勤勤媽動了心。一年10800元的早教費用堪比一個大學生一年的費用,勤勤媽認為“錢用在了刀刃上”,而對於這種學習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勤勤媽說,“管她啥教學方式,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讓孩子早學多學點東西總沒有壞處。”陳女士住在上海街,看到自家小區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學早教後,擔心輸在起跑線,就給1歲的女兒報了一個早教班,一節課時間45分鍾,價格為180元,如果報全年班,學費可以優惠,96節課的價格是11000元。“我不知道怎麼選,人家學,咱就學唄”。

  林林總總的教學方式家長不懂,早教機構的老師又如何理解呢?采訪中記者發現,哈市多家早教機構都稱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專業的蒙臺梭利教學方式。專家表示,蒙臺梭利是著名的幼兒教育家,她的理念是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而記者在道裡區一家應用蒙臺梭利教法的早教中心諮詢一位教師該理念到底要教孩子什麼時,她卻說不出來,只是強調該機構使用的是高價買來的“蒙臺梭利”教具。記者在其他一些早教中心采訪時也遇到類似情況。然而,每個早教機構全年的課程收費都在萬元左右。盡管如此,哈市各大早教機構依舊門庭若市。

  市場巨大監管“真空”

  記者從哈市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哈市百餘家的早教機構基本上屬民辦,這些民辦機構基本上都是以“教育諮詢公司”的名義在工商部門注冊的。

  據了解,目前早教尚未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國家教育部門對學前教育這塊只負責幼兒園的准入和管理,不負責早教機構的審批和登記,也沒有監管責任。一位教育機構負責人說,早期教育機構還不屬於“教育機構”范疇,教育部門也談不上對其進行監管,因為沒有相關的條文對早教機構進行規定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早教機構在監管方面的缺失。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部分早教機構的教師並不是專業學早教的,大部分都是學幼教的,所能提供的證件僅是幼師畢業證而無某種專業教法的培訓資格。大多早教中心直接照抄照搬別人的教學模式,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同時,隨著早教市場的不斷擴大,家長和早教機構之間的各種糾紛也開始出現,但是因為沒有針對性的文件,缺少有效的法律約束,造成家長權益難以得到維護,也給孩子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影響。

  選早教家長“擦亮眼”

  從事多年幼教研究的哈市幼兒師范學校科研科肖向夷說,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為更加合理,眼手協調能力更強,隨著他們的成長,可表現出自發性增加,侵略性減少,與伙伴及父母的關系融洽,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更強。但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早教要針對不同的嬰幼兒的自身狀況,因材施教,而不是父母“指手畫腳”進行不合理的操作,在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參加各種各樣的早教班、特長班,過多的強迫,太過突然的生活習慣轉變,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適從,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動自由,違背孩子天性,對想象力的啟發反而造成阻礙,實質上無意中對孩子進行了一種無形的心理虐待。對於家長來說,要針對自己的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特點來選擇適合的教育模式,如果有全部攬入囊中的想法,那麼反而阻礙寶寶的健康發展。

  肖老師認為,家長首先要端正心態,早教是讓孩子“快樂”,而不是通過早教達到一個“目的”。如果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科學早教,還不如放歸自然,和孩子聽音樂、講故事,陪孩子接觸大自然等比上任何早教班都有價值。同時,要想結束早教機構這種監管真空的狀態,相關部門必須盡快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早教機構進行規范,在教師培養、課程設置、收費等方面設立統一標准進行統一管理,保證早教市場的良性循環。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