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記者哈市紅軍街上目擊兩個問題馬葫蘆『開刀』
2012-05-09 13:40:50 來源:生活報  作者:王焱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5月9日訊 夜幕下的哈爾濱,車輛漸少,維修問題馬葫蘆的郝偉和他的9位工友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工作。7日20時許,記者來到哈市南崗區紅軍街,見證了兩個凹陷馬葫蘆兩小時修好的全過程。

  據悉,7日晚起,哈市出動800餘人,6月10日前整修完近3萬個馬葫蘆。此次整修涉及60餘街路,提醒駕駛員注意避讓。

  -病患

  南崗區紅軍街毗鄰郵政街路面上的兩個馬葫蘆,均已凹陷到路面下,形成一個大坑。

  -癥狀

  因為這裡地處上坡,車輛需要加速,而車輛從這兩個馬葫蘆上碾過時,?當之聲不絕於耳,車輛也隨之上下顛簸。

  一位的哥告訴記者:“這倆像個大坑似的馬葫蘆,對車的損害可大啦。從這兒過,不僅司機嚇了一跳,外地乘客還會對哈爾濱的路況說三道四,該整整了。”

  -病因

  據哈市道路檢查井專項整治指揮部安全技術部部長郝偉介紹,這倆馬葫蘆凹陷的原因是井蓋周邊沒有進行特殊處理,與路面上瀝青基礎沒有分別,因此在受到雨水浸泡和車輛反復碾壓後,形成凹陷,是基礎不牢的結果。

  -治療方法

  此次進行的是外科手術式的大修,先將“壞死”的部分全部切除,換上抗軋的“新肌肉”,達到平整、車行安全順暢,可保兩年不“犯病”。

  -術前准備

  整治前首先要“封路”。施工人員將寫有“檢查井專項整治”的警示牌在問題馬葫蘆邊上圍擋起來,還放置了爆閃燈。同時,在距離圍擋約20米處設置紅路椎,提示過往車輛繞行。然後,以井蓋中心為圓點畫圈,把問題馬葫蘆全部圈進圓圈內。

  第三步:打油鋪瀝青混凝土

  21時10分,第三個作業組開工了。他們在調平水泥預制蓋板上,將溫度高達170攝氏度的瀝青油灌在坑槽中,行話叫“打油”。像502膠一樣,把水泥蓋板和瀝青混凝土粘在一起。打完油,又鋪上瀝青混凝土,隨後進行壓實路面和清理殘渣的工作。

  截至22時,兩個問題馬葫蘆的“大手術”宣告成功完成。

  記者注意到,維修後的馬葫蘆,還立著警示標志,因為瀝青需要涼透,防止因車輛碾壓導致剛修好的馬葫蘆周邊變形。

  -手術過程

  第一步:挖坑剔除“壞死”部位

  20時16分,隨著一聲尖厲刺耳的轟鳴聲,塵土四起,手鋸切進畫好的線上。接著,破碎錘將凹陷馬葫蘆周邊的瀝青切割得松散如碎磚塊。施工人員將破碎的瀝青塊清理乾淨,露出一個半米深的坑。20時55分,一個問題馬葫蘆的路基已經拆完。

  據哈市道路檢查井專項整治指揮部安全技術部部長郝偉介紹,乾這活兒就像做手術,又像生產流水線,把“創面”清理出來,第一組人員的工作就完成了。他們會去下一個問題馬葫蘆繼續乾同樣的活兒。一個作業組從晚上8點到次日4點,能修好十多個問題馬葫蘆。

  第二步:調平蓋上水泥蓋板

  近21時,隨著第一個作業組離開,第二個作業組開工。

  施工人員在55厘米深的坑槽中鋪上了乾硬性混凝土墊層,然後進行第一次調平。這個路段是個坡路,“找平”花了10分鍾。這邊“找平”成功,那邊“啪”地一聲響過,一塊厚達20厘米的整塊水泥預制蓋板被吊車裝在坑內。

  “這下好了,基礎牢了,不怕軋了。”路旁看施工的行人發表著自己的看法:這樣做一勞永逸,不糊弄。第二次調平後,加固的井蓋井圈被裝上。接著,進行第三次調平。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