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5月10日訊 今年,市委、市政府確定了糧食總產力爭達到23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收入8730元,分別增長6.9%和13%的目標。要實現這兩大目標,讓農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春耕生產至關重要。
自春耕生產的“集結號”吹響以來,春耕高潮已經在各地迅速掀起。目前,全市完成大田播種面積2640.8萬畝,5月10日基本上可以完成大田播種;各地正在加快水田泡田整地進度,並陸續進入水田插秧階段。
從去年少有的嚴重秋旱延續至今,乾旱已經成為了我市春耕生產面前最大的攔路虎。據最新測?,全市各地?情分布差異較大,大部分地區耕層的土壤?情低於常年,淺表層處於重旱狀態,耕層處於乾旱狀態,崗地旱情尤為明顯。另外,由於今年春脖子長,前期降水少、氣溫偏低,回暖期間氣溫變化幅度大,大風天氣多,加重表層土壤跑?,使旱情進一步發展,一次播種保全苗將很有難度。
今年全市玉米“坐濾水種”將達到1400萬畝以上。我市一直把“坐濾水種”作為一項重要措施緊緊抓在手上,本著“有?坐豐產水,無?坐救命水”的原則,引導農民增加坐濾水種植面積,確保出全苗、出壯苗。龍江縣是全省的產糧大縣,也是典型的乾旱區,抗旱一直是龍江農業生產的主要問題。去年秋季以來,龍江全縣降水量嚴重不足,也導致了耕地土壤底?差,玉米抗旱“坐濾水種”技術在龍江農民中全面推行,玉米全部實現了“坐濾水種”,不僅讓農民種上地,還實現了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
讓農民種上地,更要讓農民種好地。農業科技、大型農機、水利護航,必不可少。今年春耕中,我市重點強化了農業科技支橕,不斷提高標准化生產水平。引導農民使用高產、優質、耐旱的品種,適地適種,杜絕了越區種植,玉米、大豆實行了種子包衣,使用了抗旱劑、保水劑,也發揮了藥劑包衣的抗旱防蟲保苗作用。針對今春土壤?情不足的實際,我市農技部門指導農民科學調整肥料品種,大力推廣了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術,增加低濃度化肥、緩釋肥和有機肥施用面積,防止化肥用量過大造成燒根燒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科學施肥抗旱。大力推廣了玉米覆膜、膜下滴灌、大壟通透栽培、保護性耕作技術,大豆90厘米大壟密植、行間覆膜、壟三栽培等技術。
拜泉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了120萬畝,而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技術,相對減少15%的化肥用量,每畝就可節本增收35元以上。在拜泉縣龍泉鎮群富村的種植地塊,每臺停靠在路邊的機車上,都有省級區域配肥站生產的測土配方專用肥,證明了農民們對測土配方肥的認可,測土施肥省錢又有效,避免了以往農民只憑經驗的錯誤施肥。
組織化的提高,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標准化水平,特別是大農機合作社仍一如既往地給力。我市充分利用了現有的160個現代農機合作社,發揮大機械播種質量高、速度快的優勢,通過合理的安排調度機械力量,提高了作業量,縮短了播期。機械播種可以鎮壓保?,力保全苗,也能確保各種作物都種在最佳豐產期。
在依安縣先鋒鄉先鋒村,數臺大型多功能點播機在規模經營地塊進行播種作業,為了確保農民種上地、種好地,先鋒鄉每天出動抗旱車輛1850臺,抗旱人數3680人,日播種面積1.8萬畝。而針對今春氣溫低、土壤商情差的嚴峻形勢,依安縣集中了所有人力和機械力量,最大限度地激發和調動了農民春播的積極性。目前,依安縣的各類農業機械現正在晝夜播種,歇人不歇機,進行全天候作業。
今年全市節水灌溉總面積將達到540萬畝。而作為“節水增糧行動”在我省西部旱作區的主戰場,我市各項目實施縣(市)區加快了以大型噴灌為重點的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不斷加快設備安裝和電力工程配套,確保大型節水灌溉項目在春耕生產中發揮作用。
為讓惠農工程見效,年初以來,克山縣就“節水增糧行動”多次召開了由水利、土地、林業等相關部門的會議,並成立了“節水增糧工程建設指揮部”,開始與時間賽跑。以前克山的馬鈴薯產量在一噸左右,但隨著38套大型噴灌設備“著陸”,馬鈴薯的畝產量可增產近1.2噸,旱作區裡克山農民所期望的改變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