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築牢安全優質綠色『大糧倉』 糧食總產衝擊350億斤
2012-05-10 10:47:4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偉東 張強 高學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5月10日訊 千裡沃野上,大馬力精密播種機轟鳴馳騁;現代化硬質水田灌渠裡,水流滾滾;萬畝大方稻田內,機動水稻插秧機播下滴翠秧苗……

  一年之計在於春,按照省委提出的『綏化市要在全省率先實現現代化大農業』的要求,綏化市主動承擔起在平原地區率先建設現代化大農業的重任。緊緊圍繞提昇糧食產能、加快農機裝備建設、擴大合作規模經營、打造『現代化大農業千公裡科技示范帶』等組織春耕生產,把作物全部播在了豐產期,將向糧食總產350億斤大關發起衝擊,進一步築牢黑土地安全優質綠色『大糧倉』。

  作為全省的糧食主產區,綏化市一直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工作。2011年全市糧食產量305.8億斤,比上年增產36.7億斤,用佔全省1/7耕地面積,生產出1/4以上糧食產量。今年年初以來,該市科學調整種植結構,按照增玉米、上水稻、壓大豆的原則,糧食作物計劃播種面積2687萬畝,較上年增加5萬畝。同時,借鑒農墾先進的玉米栽培技術,大力推行玉米大壟栽培模式,合理增加種植密度,畝增密度400—500株以上,有效增加玉米產量。為確保這種模式及時推行,當地去年秋整地時就已起大壟76萬畝。積極推行水稻智能催芽和工廠化育秧。目前全市已建成19處水稻催芽基地,落實催芽種子2275噸,育苗830萬平方米,可覆蓋118.6萬畝水田,佔全市水田面積的25.6%。針對嚴峻的旱情,綏化市積極組織各地增打抗旱機電井,紮實推進『節水增糧行動』。今年計劃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8.9萬畝,其中大型噴灌37.6萬畝。積極推廣坐(濾)水種,共儲備蓄水、運水設施2.1萬多臺套,改裝濾水機械1萬多臺套。其中,海倫市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把全市3.5萬臺四輪車和4000個水罐統一編成若乾小分隊,大面積推廣坐(濾)水種。綏化市還及早制定計劃,對江河、水庫的水合理調度,在水田區提前攔蓄桃花水,在旱田區大力推廣井旁挖坑覆膜蓄水。

  為切實發揮大型農機具的作用,綏化市早在去年冬季就組織開展了農機培訓活動,培訓人員達5.36萬人。同時聘請農機具生產廠家的專家技術人員到各縣市講課和現場指導,現已對338名農機人員進行了培訓和實地演練。

  這個市把加快農機裝備建設作為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的重要關節點,全力組織推進。去年以來已投入農機化建設資金11.6億元,新組建千萬元農機合作社56個,使農機合作社總數達到了105個。今年又申請了103個,現正在接受省裡驗收,全部建成後將實現每個旱田鄉鎮都有一個千萬元農機合作社的目標。截至目前,全市水稻機插秧率佔79.26%,三大作物機收率佔49.6%,農機綜合機械化率為85.6%。

  去年以來,綏化市在境內8條主要公路沿線建起了長達1500多公裡的科技示范帶,以此為平臺重點建設了193個科技示范園區,重點推進100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1000萬畝輻射區和800萬畝帶動區建設,形成了『三區』聯動、點線面一體化的示范帶動格局,大力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新品種試驗示范、發展特色經濟作物、高效設施蔬菜、高科技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新農村建設展示、現代農機合作社創建等活動,使園區內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得到明顯提高,單位面積產出比周邊同類產區高20%以上。其中,在乾旱地區示范園區全部實施旱田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卷盤式噴灌、管道移動式噴灌等多種節水灌溉模式;在水田示范園區建立智能化育秧基地,實行集中浸種催芽、大力推廣超早缽育,大棚育秧、水田淺濕節水灌溉等技術。示范帶上三大作物規模化生產面積佔示范區耕地面積的60%。

  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核心,以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為前提,積極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切實提高耕作標准和集約效益。到目前,全市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650萬畝,佔旱田總面積28%以上。今年每個縣(市、區)計劃整村推進規模經營土地在2個村以上,培育1個規模經營較大的鄉鎮。同時,通過推進與農墾綏化管理局開展場縣共建,加強場縣多方合作,保證每個縣(市、區)場縣共建1處規模經營面積5000畝以上的園區。此外,積極創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重點扶持發展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支持各類種養、加工、流通等專業合作社發展,今年每個鄉(鎮)新組建規模較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以上,全市新建300個以上,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已達3031個。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