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減災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東北網記者 印蕾攝
東北網5月12日訊(記者 印蕾)省減災委員會第四次會議12日在哈爾濱召開。會議提出,今年我省將突出加強預警、救援、科技、減災工程和減災機制等五方面建設工作,提高我省減災救災能力。副省長、省減災委主任孫永波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分析認為,今年春季我省遭遇了近10年來最嚴重的土壤乾旱,4月份以來,呼瑪、孫吳、慶安等12個縣(市、區)先後發生了風災和低溫冷凍災害。減災救災工作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任務繁重,形勢不容樂觀。
會議提出,我省要加強預警力量建設,提高災害預警能力。到“十二五”末期,突發氣象災害監測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重點區域主要災害性天氣連續監測,實現提前15分鍾至30分鍾發布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加強救援力量建設,提高災害應急救援能力。建設8個省級應急救援基地、 16支市(地)級骨乾應急救援隊伍。組建車載化、生活自我保障化的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伍。加強科技力量建設,提高科技減災救災能力。全面啟動省應急綜合地理信息平臺的系統應用開發工作,建立測繪航空應急專業隊伍,形成空、天、地、網的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加強減災工程建設,提高工程措施的保障能力。擴大醫藥等應急工業品的儲備規模,提高應急工業品對抗災救援的支橕能力。加快松花江、黑龍江乾流堤防工程等6座重點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建設、加固216所學校,啟動600個城市社區防災減災工程,創建100個省級以上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和15個省級衛生應急示范縣(市、區),提高校捨的抗災能力和基層應急救災水平,消除抗震不設防地區。加強減災機制建設,提高依法救災能力。著力推進縣、鄉、村、戶“直通式”基層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播渠道建設,建立“監測預報、預警服務、風險評估、應急處置、應對防范”有機統一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研究探索防汛物資社會儲備征用機制。探索建立方便面、罐頭、火腿腸等小包裝食品應急保供商業代儲制度,確保應急調控市場所需。